新型储能:如何避免“内卷式”竞争
新疆伽师600MWh储能项目。 受访者供图
新疆巴楚140兆瓦时储能项目。 受访者供图
【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写:本报记者 王禹涵 梁 乐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11月初,一个独立的储能项目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运行,首次向当地电网输送了电能。这一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并拥有长达4小时的储能时长,创下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领域全球容量之最。
从2021年底的400余万千瓦,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5852万千瓦,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新型储能领域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成长的烦恼”——行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后,低价“内卷”之风盛行。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革新和政策引导破局,为新型储能长远发展保驾护航?这成为新型储能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路高歌猛进
简单地说,储能即是将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使用。目前,抽水蓄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方式。而新型储能,则是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其他方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就是其中的一种。
凭借快速响应和灵活布局的特点,新型储能已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技术。
今年入冬以来,新疆频频受到大范围寒潮侵袭,电网负荷大幅增加。“遍布全疆的170座‘超级充电宝’,在这次寒潮中发挥了大作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处副处长蔡鹏程对记者说。
蔡鹏程口中的“超级充电宝”,指的便是新型储能电站。
蔡鹏程介绍,寒潮等极端天气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极热、极冷天气下风力可能减弱,极寒地区太阳能辐射强度又低,而傍晚或夜间太阳能发电量则几乎为零。
“新型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这样的工作形式能够有效弥补电力缺口,展现出强大的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蔡鹏程认为,新型储能电站已成为能源保供领域的新生力量。
作为储能产业中的新生力量,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的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基本成型。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当前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投运项目的97%以上,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也在迅猛发展,行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压缩空气储能,顾名思义,就是将空气压缩成高压状态,打入地下洞穴储气库,然后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驱动发电机组做功产生电能。目前,这是唯一能与抽水蓄能媲美的大规模长时物理储能技术。
今年4月,湖北应城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储能容量达150万千瓦时,系统转换效率约70%。
今年10月,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在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该共享储能项目采用电化学储能形式,以及磷酸铁锂、先进钠离子、全钒液流等多种混合技术路线。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新疆新型储能累计充电39.5亿千瓦时,放电34.1亿千瓦时,转换效率86.3%,提升全网新能源利用率3.4个百分点,新型储能最大顶峰电力395.6万千瓦,有力支撑了电网早晚高峰电力供应。
没有“硝烟”的价格战
“‘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大,直接带动了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边广琦说。
然而,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后,技术瓶颈、成本偏高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