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打车、移动支付......银发族如何共享网络便
出行打车、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医院挂号……在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很多老年人却因多种原因未能充分享受这些便捷服务。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4亿,让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需要积极探索。
日前,北京的刘大爷在超市买了一袋葡萄,结账时因误入子支付通道,被告知“不收现金,仅支持子付款”。由于刘大爷不会使用微信支付,没法结账,为此还发生了争执……
打车、挂号、缴费等公共服务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实现,老龄人口一时难以适应
如何使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如何编辑图片或文字、如何拍摄上传小视频……在北京市花园路小区社区活动中心,几位青年志愿者正在耐心地教老人们如何成为“时尚达人”。这几位志愿者来自于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相关信息化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夕阳再晨”。截至目前,该组织的服务对象已覆盖16个省份,直接服务1.8万余名社区老年人,间接受益人数超过100万人。
“微信越用越熟练,想学些进阶的项目。”70多岁的靳阿姨是“夕阳再晨”的“老学员”,从如何使用微信学起,她现在已经可以独立使用微信付款、生活缴费等功能,还经常给儿孙们发红包。
“我孙女刚上小学。现在学生社保缴费、日常管理、功课布置等都是通过网站或者手机实现的,老年人根本完成不了。”老家在甘肃,现居北京帮忙带孙女的张大妈说,她认识的老年人中,不会用微信等手机应用的很普遍。
“想出去走走,但不会网上买票。家里子女没耐心教,很着急。”家住北京呼家楼南里的魏大爷今年80多岁,他说看病拿药都依靠家里人,以前孩子们给他买过智能手机,但看不清楚屏幕,索性不用了。
“‘银发族’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困难。”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说,在移动支付、网络购票、网上挂号等民生领域,老年人与现代信息社会脱离的现象尤为普遍,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也最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8亿网民中60岁以上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5.1%。今年3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仅有17.4%的老年人经常使用手机支付,近半数的老年人从来没有使用过手机支付。
近年来,北京市推行了医院挂号新政策,多家市属三甲医院取消现场挂号,全面实行网上挂号或话挂号;随着网络购票的普及,线下购票网点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网点购票恶意加价等现象……“老年人只有充分融入现代信息社会,才能满足自身的各方面需求。”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说。
信息产品设计需要更多考虑老龄人口的需求
“一些心态积极、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有一定的学习意愿。”“夕阳再晨”创始人张佳鑫说,为此,该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了相关课程,还推出了《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等配套书籍。
最近,上海市62岁的赵奶奶终于在孙女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某打车APP。“我现在出行打车都用这个软件,确实很方便,但学的时候费了不少工夫。”
赵奶奶的话说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老年人比较健忘,有时候折腾一下午只能记住一两个操作。现在软件更新快,一些刚学会的操作可能马上就‘过时’了。就拿微信来说,刚学会如何看公众号,又出了小程序,他们学起来有些吃力。”“夕阳再晨”公益中心主管隋明哲说。
“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学习新东西会比较慢;另一方面,很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设计网络应用、信息产品时,忽略了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李晶说。
除了身体机能制约学习能力外,老年人对网络诈骗信息甄别能力不强,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体验。《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中老年人互联网受骗的信息类型最常见的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等。
完善相关政策为老龄人口“融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前不久,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这表明在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方面,已经有一些企业在积极努力。”李志宏说。
“让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不是一味地催促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应通过技术手段构建更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产品。”李晶说,早在几年前,针对构建“信息无障碍”社会,学界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当下,相关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5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障碍不断消除”;《“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增加通信服务、子商务等老年用品供给,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等。
此外,还应统筹兼顾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李志宏认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对信息技术和产品的适应、掌握和应用能力。”
“技术只是‘载体’,背后所体现的是‘关爱与陪伴’。”张佳鑫认为,提升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包容度,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落寞感,才能提升老年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首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李晶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日益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加之全社会对重阳节、敬老月等的宣传倡导,在客观上为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刘涓溪 吴 凯 潘 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