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金气秋分,凉蟾光满,桂子飘香。
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神州大地,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稻穂香和麦穗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收获的喜悦在各地弥漫,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从绿水青山的浙江安吉,到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从岭南农业的广东梅州,到大粮仓的黑龙江绥化,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广袤的田野上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一号文件发布到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始终牵挂关怀着亿万农民,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丰收,烙印着总书记的深深足迹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笑容写在农民脸上,幸福留在农民心里,处处都似披了一身霞光。
从高空俯瞰,“东北粮仓”的吉林稻浪滚滚丰收忙,千亩稻田,浅黄、金黄纵横交织,层层叠叠金光灿灿。
三年多前,习近平来到吉林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
“没想到总书记会走进稻田里。”“总书记问我水稻都销向哪里、卖得好不好,还叮嘱我们,‘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临出稻田,总书记祝乡亲们大丰收。”
正是在这次吉林调研,习近平做出“三个不能”的重要论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指明了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方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一直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陜北农村插队,同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
一张照片定格了习近平到宁德下党乡的考察,陡峭的山路上,他汗流浃背,边走边拿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汗。他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进了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次考察调研,习近平都要到农村去看一看,细心惦记着村民的庄稼长势和收成。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条重磅消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说。
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加紧筹备一系列节庆活动。
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特色村寨、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如火如荼的活动,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鼓舞着亿万田间地头的辛勤劳动者。
返乡创业的“新农民”董敏芳说:“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农民身份的肯定,也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职业、对现在我们所工作的环境的肯定。
2018年9月20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村民用丰收的玉米、水稻、辣椒、大豆等各色农产品,晒出“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字样。(贺春雨 摄)
丰收,书写下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青瓦白墙雕花窗,群山苍翠竹海香……走进浙江安吉,如琴如画的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宛若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
作为农民丰收节的六个分会场之一,安吉,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也是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美丽乡村的建设新曲正酣。“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科学理念带领下,全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成为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这样说。
安徽省滁州凤阳小岗村是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的重要地点,1978年小岗村村民创造的“小岗精神”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端。如今的小岗村更是美丽乡村的代表,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葡萄采摘园、小岗村蘑菇大棚、小岗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小岗村乡愁院子、小岗村麦田大地艺术园……处处风景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松花江蜿蜒绵长,黑土地沃野千里,黑龙江省绥化市是我国的黑土地、大粮仓的代表。绥化,作为白山黑土孕育的古老的文明,现在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基地、农牧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绥化,将在东北的秋季,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在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里,在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辽远中,诉说农民的喜悦。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的陕西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古老的都江堰,绿水青山,乡愁绵绵;
我国热带农业和岭南农业的大本营的广东省梅州市,美人蕉花,流水潺潺;
……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习总书记的教导犹在耳边。追古抚今,农业的发展饱含着华夏千年文明的历史底蕴,肩负着滋养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
2018年9月22日,在位于中国农业博物馆门前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庆典活动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人民网 张桂贵 摄)
丰收,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农业必须坚守的原则。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