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 “他们”和“它们”该何去何从?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6 18:15:37
浏览

  “不能卖,不让杀,每天2000元的必须支出,没有任何收入,我辛苦多年的积蓄最多可再支撑半年,未来何去何从,想想都头疼。”东北人曹永良在云南昆明养殖有100头梅花鹿,近期他吃不好睡不稳,陷入持续的焦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决定全面禁食野生动物。

  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产业在中国发展多年,已形成一个有着千万从业者,规模达千亿级的庞大产业,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他们”和“它们”该何去何从?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 “他们”和“它们”该何去何从?

图为梅花鹿养殖厂内,工人给梅花鹿喂食。刘冉阳 摄

  规模庞大的产业

  “从我爷爷到我儿子,一家四代以养鹿为生。”曹永良的家乡是有着中国鹿乡之称的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在西丰县,人工养殖梅花鹿已有较长历史,截止2019年7月,该县拥有鹿场200多家,梅花鹿饲养量3.5万只。

  2006年,他自带技术到云南发展梅花鹿人工饲养。在他看来,梅花鹿浑身是宝,“鹿茸、鹿骨、鹿血等有药用价值,鹿肉、鹿筋等可以食用,梅花鹿可开发出上百种产品。”

  记者在他位于昆明郊区的梅花鹿养殖场的办公室内看到,左侧挂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还贴有梅花鹿结构食用分解图,右侧贴着昆明市1月28日出台的禁止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转运、贩卖通知。

  “近两个月来,多个部门不断来访,要我们做好消毒,封存所有的梅花鹿,告诫不得交易运输。”曹永良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担心梅花鹿跳逃养殖场,“这会被误认为是偷运,将遭到重罚。”

  养殖场产品展示厅内,记者看到有鹿茸片、鹿肉干巴、鹿骨泡酒、鹿角手串、鹿皮手套、鹿角挂灯……梅花鹿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

  梅花鹿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鹿类养殖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曹永良介绍,鹿类养殖之外,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也已形成集约化生产。

  据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数据,2016年野生动物养殖业的直接从业者已经达到1408.98万人,所创造的直接产值约为5206.16亿元。疫情爆发后,中国各地排查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153000多处,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数百种。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 “他们”和“它们”该何去何从?

图为养殖厂产品展示厅内展示的部分梅花鹿制品。刘冉阳 摄

  等待一份“白名单”

  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出台,决定全面禁止食用“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相关决定的出台,各地立法禁食野生动物的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广东、天津、福建、湖北、青海、甘肃、重庆、江西、湖南、山西等省市都已出台或修改地方性法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如果不让销售鹿肉,只做药材,我毫无利润可言。”这让曹永良陷入困境,他愿意配合禁止食用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决定,也希望政府能尽早确定梅花鹿能不能养?能不能食用?

  4月8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至5月8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