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的“高级定制”有多潮?只有想不到没有穿不了(3)
宋朝皇后画像原收藏于北京故宫南熏殿,1949年被运往台湾。南薰殿始建于明代,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长期专门用来收藏历代帝王皇后圣贤图像。
据乾隆《御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殿内一度收藏有帝王贤臣画像(卷、册、轴)共121份,所绘大小人像共583名。
好消息是,在南京、苏州、成都等地,收藏有皇后礼服复制品。
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该馆以非遗工艺1:1再现了这件礼服的原貌。翟纹及小轮花图案部分均以苏州宋锦工艺完成,并以盘金绣工艺还原了服饰的领子、袖口、衣襟处金色龙纹的华丽端庄。
宋代袆衣复制品 徐珊珊 摄
“不少博物馆里陈列的都是龙袍,所以在我们筹备建馆之初,就想做一件皇后的礼服展出。”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马培培介绍,袆衣完成于2016年,纯手工制作,织和绣同步进行,耗时三个月。
因为没有实物可见,只能根据《宋仁宗皇后像》复制。
织造工艺负责人、江苏省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表示,此件袆衣依据沈从文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宋代皇后与宫女”章节的研究成果复制而成。
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仅有一张皇后画像的插图,和有关于服饰尺寸形制的简单描述。
宋代袆衣复制品 徐珊珊 摄
“我们根据此段描述,结合宋代同一时期服装图案、面料特征仿制而成。”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云锦工艺主管肖妍娜介绍,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宋锦,主要产地在苏州,其所处的年代正好与此件袆衣的相符合。
博物馆最终决定用机织宋锦面料来做。与之相配的衣领、袖缘,则用苏绣的工艺完成。肖妍娜表示,“苏绣的主要产地同样在苏州,风格上有相通之处。”
古装剧引发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长期以来,古装剧热持续不减,观众对古装剧的讨论范围,从剧情、演员等,渐渐发展到对于服道化的重点关注。
当下很多影视剧在服道化上的“发力”,可见古装剧正在悄然变革,努力摒弃夸张浮夸,不符合史实的风格。
“辣眼睛”的同时,也涌现出很多服道化设计精美、审美大气、配饰考究的影视剧,比如87版《红楼梦》《延禧攻略》等。
“其实这几年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观众的水平变高了,不是那么好糊弄。”陈诗宇表示,现实中,观众接触艺术品的渠道很多,看过真实的历史信息,对作品是有要求的。
对于此次热播的《清平乐》,不少网友认为,“现在真是越来越多在服道化上下功夫了,这是好事,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觉醒。”“看剧学知识。”“有底蕴,以古鉴今。”
影视剧制作者是否需要更多地花费精力,让作品向真实历史靠拢?
陈诗宇认为,还原历史,这是基本要求。观众要感受到时代的氛围,在视觉上,就需要有真实的素材。另一方面,观众在观剧同时,也能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
“影视剧有自己的需求和套路,不太可能完全和历史一样。”他建议,作为影视剧从业者,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历史不一定是丑的,要体验到历史真实的美感,只有切身感受到,才能将其传递给观众。
“希望大家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陈诗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