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长城保护员:巡查一圈最快4小时 一天要走2万步
长城保护员
一天巡查两万步
本报记者 于丽爽
山峦起伏,群峰笼翠,灰色苍龙蜿蜒其中。
春夏之交,有长城做背景板,镇虏关前的怀柔区九渡河镇撞道口村美成了一幅油画。
早上8点不到,镇虏关上,62岁的村民张文友背着双肩包上来了。
张文友的装扮有些特别。红上衣、红帽子,后背还绣着“长城保护”四个字。这身衣服在灰绿色调的长城上十分醒目。打开背包,安全绳、应急药品、手电筒、充电器等一应俱全,手里还握着一把长柄手镐。这些都是一名长城保护员的标配。
镇虏关是黄花城水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往东到“尖楼”,往西到“十个楼”,都归撞道口村管护。这是一段残长城,有的地方十分陡峭,有的地方坍塌得只剩边墙。还有一处连接敌楼和城墙的台阶塌了,上下时脚底悬空,像攀岩一样危险却没有任何保护。
越是未开放、禁止攀爬的野长城对驴友越是有吸引力,每年偷爬的人不计其数。
2019年,为加强长城保护,全市组建“长城保护员”队伍,对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科学管控长城野游,以此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怀柔区率先完成131名长城保护员招录、培训,并于“五一”前正式上岗。
撞道口村有5个名额。按说,张文友超龄了,但他十几年前就开始负责巡护长城,以前还开过拖拉机、当过刑警、管过刀具厂,经验丰富,身体还好,于是被破格录用,任小队长。
圆圆的脸庞晒得黝黑,眼睛弯弯带着笑意,身材中等偏胖,爬起山来却很灵活。
“五一”当天,烈日当空,气温攀升到35℃。城墙上无遮无挡,部分区域坍塌成碎石堆,上面长满带刺的灌木。跟在张文友后面穿行其中,记者只觉得胸闷气短,张文友却不疾不徐、如履平地。
“我们早上8点上班晚上5点下班,一些驴友摸着规律了,跟我们打游击。所以一上班或临下班,都必须从头到尾巡一遍,万一有人出险了得及时发现,摔了谁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干这个就得勤溜达!”张文友说。巡查一圈最快4个小时,一天最少要走2万步。
长城保护员没有执法权,游客如果就是不听劝阻硬闯,还不能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只能跟上去盯着。
“有一次下雨,两个女游客怎么劝都不听,非要上去。结果,往东刚爬到第一个敌楼,就又哭又喊让我上去救她们。原来她们恐高,本来台阶就陡,下雨又滑,下不来了。我上去一个一个搀下来。不能扔下不管不是?”张文友无奈地说。
还有一次,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个四五岁的孩子上到了城墙上,父母光顾着拍照,孩子一个人从上往下冲,到城墙边刹不住了,眼看一腿都腾空了,说时迟那时快,张文友一个箭步冲上前,薅住了孩子的脚腕。孩子的父母后怕不已,连连道谢,张文友则不客气地把他们痛批了一顿。
“前年有一天,我早上上来,就听见最危险的那个敌楼那儿有人喊叫,咱也听不懂。走近了一看,是两个外国女士,一个人踩空掉下去了,另一个人趴在城墙上往下看,都吓傻了。我赶紧打电话,消防队来了,用专业设备把人从城墙下救上来,结果摔断了好几根肋骨,要不是发现及时,可就惨了。”张文友说。
张文友立的功不只这些。2018年夏天,大雨,镇虏关往西第一个敌楼坍塌,是张文友第一时间拍了照片逐级上报,当年将其列入抢险计划,第二年就进行了修缮。
从小在长城下长大,张文友对长城的热爱可谓天生的。“有人说长城现在用不上了,但这么了不起的工程,应该保护好让子孙后代都看看。”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