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从根子上解决河湖生态问题 这些城市这样做(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3 09:11:42
浏览

  “园区的就业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接近50%。”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告诉记者,宜居宜业,成为人才选择苏州的重要考量。创新创业平台好是其一,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在园区新兴产业中“挑起大梁”;生态环境好是其二,园区26年的坚守,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持续优化——金鸡湖从一片乡间水塘“出落”成全国唯一一个商务旅游示范区,阳澄湖半岛从大闸蟹养殖区提升为集休闲与绿色生态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体现在对项目的苛求上——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先后拒绝了上百个环评不过关的项目。绿色友好成为鲜明的区域发展特征。

  环境与经济互为因果,让有风景的地方形成新经济,苏州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上进行积极探索。

  吴中区环太湖地区大部分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发展工业受限制。早在2014年4月,苏州市出台全国首部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性法规,《生态环境补偿条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区域进行补偿,补偿范围包括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投入生态补偿资金51.6亿元。

  尽管有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和资金支持,金庭、光福、香山街道和东山镇等环太湖一线村镇发展依然滞后。如何走好环太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针对历史遗留的大量低效建设用地及坑塘水面,吴中区鼓励环太湖地区利用增减挂钩、占补平衡、“三优三保”等政策,大力推进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腾出的建设空间和用地指标有偿调剂给区内重点开发地区,通过建设做“减法”,换取生态和效益双“加法”。

  “仅在金庭,预计三年内通过‘加减法’产生的土地收益将达15亿元至20亿元,其中部分投入区产业基金。”西山农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寅平介绍,去年下半年,镇里拿到了基金返还的第一笔投资收益共700多万元,用于奖补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土地效益再提升。下一步,金庭镇将在做好环太湖生态“加减法”的基础上,实施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及石公半岛生态涵养提升等生态治理工程。

  青山绿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东山镇建起了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为当地果品打开销路。2019年,东山枇杷网上销售255万斤,占总产量的31%,全镇农产品网上销售达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环太湖地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今天的环太湖地区,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正有序推进。2019年12月,《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出台,包括东西山在内的285平方公里的水域、陆域范围内,将淡化甚至取消GDP考核,着重考核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力争打造成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苏州的“双面绣”越“绣”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