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五一”:“回暖”中的旅游业盼“疫后繁荣”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五一”:“回暖”中的旅游业盼“疫后繁荣”
中新社成都5月3日电 (单鹏)“亲爱的游客,请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戴好口罩……”“五一”期间成都宽窄巷子入口外,人们在滚动播放的提示音里排起一条弯曲的长队;入口一旁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数字跳动着,代表当日已进入景区的人数。“每日限流7500人,肯定能排到我。”特地从江苏赶来打卡的游客刘超一边笑着说,一边跟着队伍慢慢挪动。完成扫码、体温测量后,刘超顺利进入景区。
民众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正随着疫情缓解逐渐释放,但在这个2008年以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中,“防疫”仍是关键词:保安手持体温枪“把守”着景区大小入口;游客戴着口罩拍照留念,游览不忘相互保持距离;为了错峰,部分景区门口出现“北欧式”排队;由于限流,一些没抢到票的外地游客满脸沮丧。
防控优先,避免“扎堆”,是“五一”前多地文化旅游部门出台措施的核心,例如四川4月28日要求景区引导游客错峰出游、避免集中;北京4月29日提出本地旅游景区严格执行实名制预约制度;江西4月30日提醒游客“提高防控意识安全出游”,就餐时拉开座椅间距,使用公筷公勺。
对于承担着巨大防疫压力的景区而言,限制客流意味着把潜在的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乐山大佛景区持续实行日游客总量控制,每日最高游客接待数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即8400人。”乐山大佛景区工作人员罗刚(化名)表示,为最大程度避免聚集,乐山大佛景区每日上下午各安排两个时间段让游客进入。“即便如此,人们出游热情依旧高涨,‘五一’头三天,当日游山门票上午10点左右就基本抢购一空。”
为减少接触,部分游客避开大巴、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选择自驾出行。“相比春节和清明节假期,‘五一’小长假的租车市场有很明显的回暖,已恢复到往年同期的70%。”四川省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汽车租赁分会秘书长高永明表示,“五一”期间最受欢迎的车型是能乘坐多人、适合全家出游的商务车和SUV。
今年“五一”,在成都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李辉组织了一个有11辆车、30多人的车队自驾四川藏区。按照计划,他们从成都出发,沿九红草原风光路进入若尔盖湿地。“防疫的关键是个人要重视起来。出行前我们统一采购了医用口罩、消毒酒精等物资,欣赏美景与做好防护并不矛盾。”
此外,由于疫情尚未结束,选择“宅”在家里过“五一”的人不在少数,期间各大直播平台提供的旅游直播使得“足不出户也能看到世界精彩”成为可能。2006年起就扎根川西高原的导游海平2日下午在九寨沟五花海进行了一场2小时的直播,吸引几千人同步在线观看。“近来九寨沟天气非常好,在阳光折射下五花海五彩缤纷,水下‘树珊瑚’在镜头里清晰可见。”在旅游平台“马蜂窝”拥有近20万“粉丝”的海平表示,直播不仅要展示最美的景色,也要把景区最新的疫情防控安排传递给屏幕前的游客。
“五一”加快了旅游行业“回暖”的脚步。成都旅行社协会执行会长陈鸿表示,疫情会加速旅行社洗牌,对旅行社而言,现阶段不仅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要积极谋划出路。“作为旅游行业重要参与者,在成都已有旅行社通过开设直播积累人气,有的旅行社正加紧培训,为疫情后的行业复苏做准备。”
“疫情给旅游业的启示是要有风险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表示,当前旅游业要站在疫情防控大局上有序开放并提供相应服务,客流控制、保持间距、避免聚集、实名售票等措施都是应对疫情中的“必答题”。同时,旅游业从业者也要提前谋篇布局。“旅游业是能够实现快速突破的产业,疫情结束后将迎来率先繁荣。”(完)
【编辑: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