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广角镜】中国足球之乡,来了一群外国教
梅州市体校聘请的外教团队正在指导梯队球员训练。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宪民 摄
【除了热血和热爱,更有深度与温度。体育广角镜,记录普通人身边的体育故事】
作者 王思硕
“不要停球,接球之后直接出脚!”
绕过梅州市体校门前“中国球王”李惠堂的雕像抬眼望去,几个皮肤白皙、眉目深邃的外国人正站在足球场中央,频频对小队员们下达指令。一旁的翻译吼声穿透力极强,直接传入远处记者耳中。
正在场地上指导训练的,是由6名葡萄牙籍教练组成的两支外教团队。在梅州已经度过八个月执教生活的他们,当初为何远渡重洋而来?在这块中国足球圣地,他们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外来和尚”,又能否念好中国足球这本“难念的经”……
期待
“这段崭新旅程一定不会索然无味”
在中国足球版图中,梅州是个特别的地方。不止因为这里盘踞着三支职业球队,更与“中国足球之乡”的美誉紧密相连。曾几何时,“北大连,南梅县”的说法在足球圈无人不晓。被冠以“亚洲球王”头衔的中国传奇名宿李惠堂,便成长于此地。
足球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和象征。大到刚刚建成的“天使之翼”体育场,小到街头巷尾的球型灯罩、店铺招牌,目力所及,满是足球元素。而在市体育局旁边的体育学校,更以足球生为主——男女各分四级梯队,共有200多名小球员。
梅州市体校门口,立着一座李惠堂的雕像,下方,“足球之乡”四个大字赫然入目。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宪民 摄
虽然梅州足球氛围浓厚,但梅州市体校校长卜义文的眼中,仍流露出一丝焦虑。
他告诉记者,尽管“中国足球之乡”名声在外,可当地专业足球教练人手短缺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解决:“体校里的国内教练员,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当地打起了“外来和尚”的主意。
如今这所体校里的两支外教团队,是通过市体育局领导联系葡萄牙中介机构认识的。一来二去,双方没用多久便达成合作意向。“这6名外教都是欧足联评定的B级、C级教练员,职业态度非常值得敬佩,对球员们在每一次训练中的表现严格把关,”卜义文说。
U13梯队主教练埃尔德在训练中。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宪民 摄
这份严格眼见为实。场上,一名进攻组队员传中失误,埃尔德立刻叫停训练,将出现失误的队员叫到跟前,反复演示动作细节。训练结束之后埃尔德平静地说,这群球员的基本功还不扎实,但自己并不心急——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他眼中,梅州是一座值得尊重的城市。“当我被告知即将来到‘中国足球之乡’执教,便开始在网上检索关于这座城市的相关信息。那些美丽的图片、城市背后的历史、这里的方言,和人们对于足球的热情……一切都告诉我,这段崭新的旅程一定不会索然无味。”
在梅州生活了八个月后,埃尔德开始理解这座城市对于足球的热爱有多么深刻。“每一位小球员都对胜利充满渴望,身为教练,我为他们骄傲,也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打动了,”埃尔德说。“‘中国足球之乡’这个名字,很适合这里的人们。”
助理教练为球员演示训练动作。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宪民 摄
梦想
“最好的球员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相比初来乍到的埃尔德,马可曾在安徽铜陵有过一年执教经历,这让他更加适应梅州新生活。打开手机,马可的相册中还存着平日里拍摄的一张张美食照片。“我喜欢这里的饮食,经常与教练团队结伴去吃客家菜与火锅。”说话间,笑容挂在马可脸上。
新学期刚开始不久,正当两组外教团队与梯队队员还在彼此熟悉的当口,在中国人生活中颇为重要的中秋节来了,这是葡萄牙教练们融入当地的好机会。节日当天,体育局和校方邀请几个人一起参加聚会,还给他们一人送了两盒月饼。
对埃尔德和马可来说,月饼不是他们习惯的味道,但内心却着实被感动了一把。“说实话,我们不太爱吃月饼,但我们知道中国人对中秋节看得很重,一般都要与家人相伴。能参与其中,我们觉得非常新鲜,也很受触动,”马可回忆道。
入乡随俗的马可,也表达了自己对训练的态度,他认为足球训练不能操之过急,需要耐心等待过程带来的结果:“我们初来乍到刚刚对学校的训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而要把我们自己的欧洲足球理念灌输给孩子们,还需要一个过程。”
U11梯队主教练马可在训练课中。 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宪民 摄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是一句在过去数十年间广为流传的口号。足球运动在地方开展情况如何,与青少年足球教育紧密相关。马克、埃尔德和他们手下的助理教练、守门员教练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梅州足球耕耘土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