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二次关停” 便利店行业“唱衰”为时过早(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9 11:15:36
浏览

  相较于本土传统的便利店,全时便利店被认为是采取了“重资产模式”,早前,全时的掌舵人张云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所谓的重资产运营,包括投入千万资金研发零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央厨房,在具体的门店内增加现场烹饪设备和多人用餐区等。而单个门店的投资规模超过150万元。

  北京丰台一家全时加盟店负责人表示,开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店基本投资在200万元左右,其中,房租占大头,约为60万元/年,还是在店铺位置相对较偏的情况下;需要雇两名员工,单个员工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疫情期间,由于客源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仍要为了有需求的人维持着。“随着一切稳定了,希望有新起色。”

  高成本之下,全时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便利店行业的两难选择:不扩张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扩张要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2015年,全时曾提出“年内千店,5年万店”的计划;2017年,还提出“百城百万”计划,宣称要投资百亿元,5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眼看“五年之约”将至,却突然停止了脚步。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相较于国外,国内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这也是国内全时出现二次关停重新调整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利店的主要成本是人力和房租,并非是重资产模式,便利店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线下门店铺张过快,遇到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例如新冠疫情,资金链断裂所致”。

  在一个商圈内,百米之内多店相争的现象并不鲜见,在个别区域店与店之间仅“一墙之隔”。在北京丰台区一小区,记者观察到,在300米之内就有3家便利店,分别为全时便利店(加盟店)、天猫小店和便利蜂。在人流相对固定的小区内,三家店该怎么“分食”?其中一家便利店的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家店能吃饱,两家店可以将就,三家店就饿死了”。

  “疫”后将开启一段新未来

  全时作为便利店的头部企业之一,突然闭店,一些人开始“唱衰”便利店行业。便利店行业前景几何?

  从大环境来看,国内便利店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行业增速达到19%,门店数量达到12.2万家。2019年,便利店数量约为13.5万家,较上一年增长10.3%,销售额约为281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4.2%。

  新门店不断崛起,便利店版图扩张之势未减。去年9月,好邻居宣布放宽加盟标准,加速吸引加盟商;去年9月,便利蜂宣布门店破千家,今年2月就宣布全国门店已超1500家,仍有门店在筹备中;4月中旬,罗森正式宣布进军河北,继北京、天津之后,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版图布局;截至3月末,罗森已在中国拥有2500家以上的门店;5月6日,总部位于东莞的便利店品牌美宜佳宣布,全国门店总数已超两万家。

  除了增速较快,便利店的盈利能力也在改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为529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净利润率为负数的便利店较去年下降了2%,净利润率在4%以上的便利店增加了3%,占到了便利店的五分之一。在王洪涛看来,便利店行业仍旧是值得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