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均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如何多元化发展?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9 21:13:50
浏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上官云)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全国多家博物馆围绕这个主题,推出多项活动。

  从线下免费开放到线上“云观展”,博物馆文化供给方式更加多元,实地探访外,人们有了更多参观选择。此外,“抗疫”主题也一直贯穿其中。

资料图:观众们在夜色中的南京博物院体验“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泱波 摄

资料图:观众们在夜色中的南京博物院体验“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泱波 摄

  作为文化知识的汇聚之地,融合让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主会场活动全程直播

  5月18日,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活动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通过5G网络对主会场活动全程直播。

  游览博物馆也日益成为人们的“精神刚需”。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

  另外,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4929家,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

  他介绍,“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普惠均等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

资料图: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来到位于甘肃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有序参观,感受丝路文明。 /p中新社记者 高展 摄

资料图: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来到位于甘肃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有序参观,感受丝路文明。 中新社记者 高展 摄

  贯穿“抗疫”主题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也贯穿了抗疫主题。

  3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征集和保存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相关见证物的征集保存工作。

  当代见证物是博物馆藏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新华社、江苏省人民医院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一批反映聚力助援抗疫的物证资料,并举行向医护人员致敬活动。

  海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也会举办抗“疫”、战“疫”题材的展览。

  此外,早在本月15日,山西博物院已启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线上展示,通过实物讲述抗“疫”故事,保存历史记忆。

  展览亮点多 “云端”可畅游

资料图:图为博物馆内的农耕文化展示区。 陈超 摄

资料图:图为博物馆内的农耕文化展示区。 陈超 摄

  此前,疫情期间,全国多家博物馆通过网上展览、直播等方式,多角度为公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在闭馆时也做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打烊”。

  在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中,依然延续了“线上”加“线下”的思路。例如,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中, “国云展”平台启动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