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视角下的“五四运动”?其言可笑,其心可诛!(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1 10:05:02
浏览

  比如,他一口一个“平民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殊不知,“平民主义”还有一个世人熟知的名字“民粹主义”。这种思潮带来的往往是政治家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并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甚至会让政治走向失序。今天的美国抗疫表现,就完美展示了民粹主义盛行的危害。波廷杰将五四运动和“民粹主义”划等号,是对历史的伪造,对五四精神的亵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根本不是波廷杰口中的“公民意识”“平民主义”。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是如此生硬无理的“碰瓷”,波廷杰的手法和观点却也并非原创,而是生搬硬套了很多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学者观点。比如,被波廷杰第一个列举为“张扬了五四精神的中国人”的胡适,晚年在其口述自传中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胡适观点本身姑且不论,波廷杰竟把这样一个对五四运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奉为“张扬了五四精神的人”,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细致梳理包括波廷杰之流在内的各路人马关于五四运动的观点,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五四运动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所以才不断有各种流派出于形形色色的目的,对于五四运动本身及其历史作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评判解读。有的是基于不同学术视角的片面理解。比如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务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主张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这在当时就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有的基于自己政治立场对五四运动全盘否定。比如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消极的、破坏性的、片面的运动,是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的运动,其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起并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显然是退步的、落后的错误认识。还有一些政治势力将五四精神作为政治斗争工具,态度反复。比如国民党对于五四运动,从大革命时期的肯定,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冷淡,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和到台湾之后的严禁纪念,上世纪80年代后又转向暧昧。此外,也有别有用心的势力抛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歪曲五四运动是“由北洋政府内斗导致的”,颠倒黑白地说“学生闹事”导致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试图扭曲五四运动的史实,误导公众的认知。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憧憬用以法兰西文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文明改造中国,甚至在“巴黎和会”将要召开时,充满着对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期待。当时,陈独秀甚至曾发感慨,威尔逊是世界第一大善人。然而西方列强的伪善很快被揭开,在强盗利益面前,哪里会顾中国的尊严!五四运动,正是中国人民看清西方资本主义价值的虚伪面孔后,对另一条道路的探索。从此,中国开始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路,迎来了民族命运的转折,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