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冷常识:别名高出20个,可否互祝快乐?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富厚多样的习俗至今仍在为人们的糊口增添一抹亮色。
不外,迩来有关端午节文化内在、习俗的一些接头成为热门话题:它为何有那么多的名称?它在古代最初并非是吉利的节日吗?能不能互祝“快乐”?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在采访专家时相识到,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较量有娱乐性,也可以互祝快乐。而这个节日,也是一个布满了人伦温情的重要糊口节点。
资料图:此前,端午风俗展示勾当在福建风俗博物馆进行,身穿汉服的少女演示了取午时水、沐兰汤、点雄黄、挂香囊等端午传统习俗,吸引了很多旅客围观。图为取午时水典礼。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它为何有多个“别名”?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名称繁多。曾有人做过统计,它的名称、叫法高出二十个,个中人们较量熟悉的有“端五”、“夏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
这些名字的由来和端午自己的习俗、文化内在有干系。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别的,昔人纪年利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般夏历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被认为是“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如上所述,端午节是夏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处所也叫“五月节”。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一大习俗是吃粽子,昔人曾有个小游戏,就是吃完粽子会较量一下各自解下粽叶的长度,粽叶长一些的那小我私家就算胜了,所以就有“解粽节”之称。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亦提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月朔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最初并非吉利节日?
格式繁多的别名,也在一方面印证了端午节悠久的汗青和重要性。不外,有一种概念称,夏历五月五日早先并不是良辰谷旦,端午节也不是一个吉利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