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大学生愿意主动玩梗 能成为社交“快捷键”吗?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03 10:10:08
浏览

  “淡黄的长裙”“无语子” 超七成受访大学生愿意主动“玩梗”——
“玩梗”能成为社交“快捷键”吗

七成大学生愿意主动玩梗 能成为社交“快捷键”吗?

  邹淼淼一直认为本身是潮水最前线的“冲浪女孩”。从初中开始逛贴吧、天涯,到厥后微博、豆瓣、b站,邹淼淼平均天天耗费在手机和网络上的时间不算少。最新的热点她总能时刻追踪,各类网络风行用语也能信手拈来,“玩梗”已经贯串在她日常的糊口中。

  王婧雯还经常想起几年前谁人下着雨的黄昏,当她搭车颠末一个拥堵的十字路口时,不知是哪辆车开始鸣笛:“嘀——嘀嘀”,随后,周边险些所有车辆都此起彼伏地发出了“嘀——嘀嘀”的笛声,前后长达10余分钟。这让王婧雯一阵狐疑:“固然是有些堵车,但怎么会长是非短响了这么久。”颠末伴侣的表明我才知道,“嘀——嘀嘀,一长两短,招手即停”,曾经是某知名网络社区的一个遍及风行的“梗”,厥后成长成为一种“对灯号”的方法。“对上了灯号,我们就是一家人。”王婧雯的伴侣表明道。

  一个月前,歌曲《一剪梅》登上了海外多家社交媒体热度排行榜的前50名,尤其受到北欧国度听众的接待。“当我们还在沉思如何超过语言障碍举办交换时,一个由‘梗’组成的交换飞地,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在《〈一剪梅〉海外爆火:玩梗背后的“表达失语症”》一文中提到,“1976年,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首次在著作《自私的基因》提出‘meme’一词。通俗来说,‘meme’就像是我们日常糊口中说的“梗”,造梗、玩梗都是‘meme’复制变异的外在形式之一。”作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孤独个别,年青人逐渐习惯通过“meme”、也就是通过玩梗来快速地寻找他的“同类”。“就像是听到‘群英聚集’能自然地遐想到‘萝卜开会’”。

  克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观测,观测显示,72.48%的被观测者愿意主动“玩梗”;26.61%暗示“顺其自然”;仅有0.91%的被观测者很是抗拒吸收最新的网络风行语。

  当“玩梗”成为年青人的社交“快捷键”

  就读于流传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齐悦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玩梗女孩”,她天天都在微博、豆瓣上存眷各类最新动态。她还与4个挚友一起构成了一个微信群,各人天天分享八卦和风行“梗”。上个月,由于要专心筹备一篇重要论文,齐悦辰把微博卸载了,也没有过多参加到挚友群聊中来。当有一天,她打开手机群聊,翻一翻挚友的谈天记录和伴侣圈的新动态时,溘然发明伴侣的许多谈话她已经看不懂了。“感受本身被解除在外,很难插进去话,会很焦急。”齐悦辰说,“照旧但愿我可以随时追踪最风行的‘梗’,跟上伴侣们的步骤。”

  中青校媒观测显示,67.34%的被观测者在相识到某个新“梗”时,会在适合的场景与挚友分享,19.05%热衷于与挚友用网络风行语举办交换,甚至主动缔造新“梗”,13.61%暗示本身“看看就过了”。别的,在中青校媒配置的“风行梗知几多”的测试中,高出90%的被观测者可以接上高出4句网络风行语。

  “作为有声音语言专业的学生,我对谐音梗较量感乐趣。”冯哿暗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当我们的意识松懈时就会做出无意识行为,口误就是无意识行为的浮现。而谐音梗更像是一种‘存心的’口误,一个巧妙的‘口误’简直能让严肃的空气变得俏皮。”冯哿追念起本身在一节播音创作课上的经验。课上,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在创作进程中都要找到本身的气势气魄。这时,一位同学挖苦他说:“那冯哿必然是我们班最有气势气魄的一位同学,因为他的名字就叫‘气势气魄(冯哿)’。”一句简朴的挖苦即刻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也让冯哿印象深刻,“以后各人想到创作气势气魄,应该就会不自觉地遐想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