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纾困惠企政策不少,成效几许?尚有哪些困难待解(2)
在稳岗扩就业方面,支持大学生、农夫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上半年减免种种企业缴纳的养老、赋闲、工伤三项社保费达6000亿元,实施赋闲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包罗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打算、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政策。
“实时出台纾困惠企政策,辅佐许多企业渡过了2月份至3月份的艰巨时期,使他们在疫情好转时能抓住时机较快地规复起来。”刘向东说。
颠末全国上下配合尽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计谋成就,经济运行呈规复性增长和稳步苏醒态势。二季度GDP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增长3.2%,当季GDP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企业的信心也在规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宣布的数据显示,反应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觉指数为99.3,比一季度上升4.0点;综合策划指数为93.7,比一季度上升4.5点。在观测的8个行业中,宏观经济感觉指数全面上升。
“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规复上都走活着界前列。某种意义上来说,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是最好的帮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要细化管控单位,实施精准防控,进一步推进复工复产。经济成长了,社会轮回起来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张占斌说。
让纾困惠企政策有效落地
刘向东暗示,在纾困惠企政策的落实中,存在着信息差池称的问题,有些企业还未享受到优惠政策支持大概就已关停了。另外,还要防备政策的太过分手化,假如不能汇总整合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处事,将使政策效力大打折扣,不能实时通报到所需辅佐的企业手里,而中小微企业对政策接管领略的本领有限,很难获取到须要的政策支持。
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传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认为,在保市场主体方面,一方面当局可以通过“输血”的方法为企业的保留与成长缔造更好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造血”的方法加强企业的活力。
“当局的‘输血’动作可否有效晋升市场主体的保留本领,还取决于‘输血’的方法与结果。”杨瑞龙认为,一是“输血”是否实时。应该在市场主体最需要政策支持时,政策能实时落地。有时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太多,等政策下到企业,企业已濒临倒闭;二是“输血”的血型对差池。企业碰着的困难是千变万化的,“一刀切”的纾困解难政策很难适合差异企业的差异需要,这就需要政策精准到位,对症下药;三是“输血”管道是否流畅。中央这几年出台一系列扩大当局民众开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政策,支持企业度过难关,但在实地观测中发明,有些企业反应他们并没有切实感觉到相关政策的实惠,原因之一就是“输血”的管道不流畅,存在中间环节“截留”及体外轮回等现象。
杨瑞龙认为,保市场主体不只需要实时向企业“输血”,更应重视企业自身“造血”成果的维持与加强,通过营造更适宜企业成长的市场情况以及通过进一步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来重塑市场主体,以晋升企业走出策划逆境的自身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