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袁崇焕守墓390年后,这个家属还会继承僵持吗?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21 22:09:41
浏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1日电(袁秀月)一碟坚果、几个石榴、一盘广东香肠,尚有一罐北冰洋汽水……

  这是佘幼芝分开的第七天,女儿焦颖在桌上摆的她生前最喜欢的几样吃食。桌子正中央立着的,是佘幼芝挂着爽朗笑容的照片。

  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归天,享年81岁。从1630年袁崇焕归天到本日,佘家已经为袁崇焕守墓整整390年。而佘幼芝的女儿焦颖将接过母亲的班,继承守下去。

焦颖为母亲上香。袁秀月 摄

焦颖为母亲上香。袁秀月 摄

  袁崇焕的悲剧

  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袁崇焕这个名字,都是从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小说报告了袁崇焕的遗孤袁承志为父报仇的故事,有人将袁崇焕称为《碧血剑》的隐形男主角。金庸本人也对袁崇焕浏览有加,曾专门为其撰写《袁崇焕评传》。

  不外,金庸的第一篇汗青人物评传却蒙受了不少争议,有人并不认同金庸对付袁崇焕和明朝那段汗青的解读。

  那么,袁崇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争议又来自那里?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曾大北努尔哈赤,使其遗恨而终。崇祯天子即位后,袁崇焕备受赏识,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统领辽东、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是明末策划关外防务、抗击后金势力的重要将领,崇祯天子曾亲赐其尚方宝剑。

佘幼芝和外孙女在袁崇焕祠墓。袁秀月 摄

佘幼芝和外孙女在袁崇焕祠墓。袁秀月 摄

  然而,1629年,在袁崇焕又一次击退后金进军后却锒铛入狱,次年就被正法,家人放逐,家当抄没。

  后人认为,崇祯天子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了袁崇焕。也有人猜测,袁崇焕被冤杀,跟明末魏忠贤遗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有关。尚有人认为,袁崇焕的悲剧源于己巳之变和崇祯天子的性格弱点。

  而袁崇焕的争议则大多会合在他擅杀将领毛文龙上,有概念称,毛文龙之死为后金清除了后顾之忧,金兵由此长驱直下。

  汗青真相几许,早已沉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外在争论之外,许多人都同意一点,袁崇焕的死是一场悲剧。

佘幼芝回广东东莞故乡时被赠送的题字。袁秀月 摄

佘幼芝回广东故乡时被赠送的题字。袁秀月 摄

  佘家守墓故事:从佘烈士到佘幼芝

  1630年8月,袁崇焕被处以磔刑,年仅46岁。相传袁崇焕被杀后,没有人敢给他收尸,袁崇焕的部下佘烈士冒着危险“夜盗其头”,安葬在自家院子里,以后隐姓埋名,终身为其守墓,死后还交接家人将其埋在袁崇焕墓旁。同时留下祖训:不能回广东故乡;不许做官,要念书;要世代守护袁崇焕墓。

  这位佘烈士即是佘幼芝的先祖,这段故事在清代条记《燕京杂记》中有所记实,岭南冯渔山题义庄有云:“丹心未必其时变,碧血应留此地坚”。而袁崇焕墓便位于北京市广渠门以内卧佛寺以东,以前的广东义园,又称佘家馆,此刻的东花市斜街52号院。直到2002年,佘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守着袁将军墓。

  “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崇焕祠墓曾遭到严重粉碎,袁祠也逐渐成为住民杂院。佘幼芝堂兄一家搬走,佘家的守墓事业几乎间断。也就是当时,佘幼芝扛过了守墓这份责任。1978年之后,她四处奔走,号令袁祠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