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25 21:41:59
浏览

  数值天气预报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之一,《自然》杂志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成长是一场静暗暗的革命,“全球天气预报可与模仿人类大脑和早期宇宙的演变相媲美”。

  曾庆存曾在接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气象监测,已从纯真的“站点监测”变为包括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也已从履历预报成长到数值天气预报。

  据他透露,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今朝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畴可以到达70%至80%的精确度,假如是必然区域,好比我国华南地域的3天预报,精确度能高于80%。

  这个中,台风预报的改进结果最为明明。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先容,连年来,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岸点和实际登岸点相差50公里阁下,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看相对值的话,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我国连年来大力大举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在同台竞技中表示越来越精彩。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据他先容,此刻和1998年对比,我国综合气象视察、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雷霆万钧的变革。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上,预报员再按照本身的履历作出判定,加以订正,就形成了公家得到的预报预警信息。

  曾庆存面临这些进步依然十分沉着,他说,天气预报到达“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今朝来说不大大概,“天气有偶尔性,它不在人工尝试室里,也不被工钱节制,是预报总会有毛病。”

  这是人类必需要面临的现实:敬畏自然的气力,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