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对酒店业明察暗访 专家:应推出强制性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网友发布的一则叫做《杯子的秘密》的自制视频让舆论再次聚焦酒店业,特别是高端酒店的清洁卫生情况。在视频《杯子的秘密》中,多家高端酒店被拍到,客房服务人员用客人用过的毛巾擦拭漱口杯、马桶、水池。
这两天,事件持续发酵,管理部门、消费者等开始有所行动:江西南昌对在视频中被曝光的酒店进行了检查,并对酒店罚款2000元、责令整改;消费者开始搜索和购买酒精消毒纸巾、隔脏睡袋、便携热水壶等“住店神器”。
可就在这两天,有网友入住上海的一家高端酒店,在浴袍口袋里发现了之前房客留下的感冒药,网友无奈自嘲:“希望前任房客的感冒已经好了!”酒店何时才能守住卫生底线?舆论也纷纷支招儿:是订立更细化的标准,还是用“降星级”来威慑酒店,再或者,对客房清洁过程要视频全程记录……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安心入住?
个人用酒店用品销售量猛增
在《杯子的秘密》之前,去年,就有一条叫做“五星级酒店大揭秘”的视频流传,视频中,一把刷子,刷完水杯刷马桶;一条浴巾,马桶蘸水擦地板。此外,去年,还有消费者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做了实验,用特制隐形印章在床品上做标记,退房后第二天入住同一房间,发现这些标记都还在。今年,《杯子的秘密》又给酒店的“清洁操作单”上,加上了“用客人用过的毛巾擦拭漱口杯、马桶、水池”的内容。
而这份“清洁操作单”还在加长。又有网友反映,酒店没有为新入住的客人更换浴袍。该网友称,他入住上海五角场凯悦酒店,换上酒店提供的浴袍后发现浴袍兜里有吃剩的感冒药。
对此,该酒店公关部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总经理和管理层已经和客人面对面进行道歉。这个确实是在客房更换浴袍的程序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发生这样情况。酒店有标准,但工作中还是会有漏洞出现。
不少人在这些曝光出现前,都没有想到过酒店还会有这样的“操作”。在酒店行业有所行动前,消费者只能先给自己上装备。
天猫商平台店主陈女士,经营一家主营旅行用品的店铺,她说,最近一周,便携式旅行用品的搜索量、购买量都比以往高了很多:“主要是一次性床单被套,一次性洗脸巾之类的,因为大家现在非常注重个人用品的卫生,销量还是不错的,都超过上万件。”
天猫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下午,该平台上隔脏睡袋销量环比增加170.64%,同比大幅增长510.29%,一次性洁面巾环比增长4.75%,同比增长达54.73%。旅行常用的折叠杯壶,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6%。“酒店隔脏睡袋”在该平台销量榜上一度超过“运动户外睡袋”。
多地管理部门开始对酒店业“明查暗访”
到底,如何才能让人们找回在酒店室内居住休息的安心?酒店怎么才能洗清自己?
近期,多地管理部门开始对酒店业“明查暗访”查找问题,督促整改。
在《杯子的秘密》中,被曝出用擦过马桶的抹布擦客人口杯的南昌喜来登酒店现已被予以2000元罚款。
南昌市红谷滩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监督科副科长陈乐介绍,已经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36条,对该酒店提出警告,进行约谈,要求整改。陈乐表示:“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对样品、公共客用品,例如床单、被套、枕巾,进行了一个采样,送到疾控中心去做检测。16号下午就对该酒店进行正式立案。针对视频里反映出来的口杯没有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和消毒。”
如果没有这次的视频,按照分级情况,这家酒店一年中将被卫生监督部门检查2次以上。卫生监督部门像对住宿类的公共场所有一个量化分级的方式。按照量化分级等级的不同,对它全年度有一个监督频次的划分。A级要求一年去1次以上;B级单位一年2次以上;C级单位一年3次以上。喜来登的评级是B级一年2次以上。每次去对其整体的公共卫生效果,包括,客房的打扫,客用品的消毒和附属相关设施进行检查。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
专家:现行措施无法根除问题,需推出强制性标准
面对现在这些肉眼不可见的酒店清洁问题,有人支招给有问题的星级酒店降低星级;又或者像山东一家酒店学习,视频全程记录客房清扫过程,并且供入住客人调取查看。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分析认为,这些措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刘思敏认为:“现在有相当多的国际品牌酒店不再申报星级了,因为这本身就是推荐性的技术性的引导标准。客房服务员配备视频记录仪,我想,这个是可以有效的。但是,这个有效也意味着一个巨大成本的支出,谁来埋这个单,如果没有法律规定的话。它有多大的监督作用?还有出租车司机、后厨厨师是否也需要呢?是不是在隐蔽环境工作的工种都应该配备记录仪?”
刘思敏表示彻底解决的难度较大,呼吁推出强制性标准:“目前为止,关于酒店客房卫生的标准应该说多数是行业规范或推荐型的标准,没有强制力的。由于是在非常隐秘的空间进行的,监管难度大,所以说,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用结果倒逼的方式。我认为是可以定标准的,比如说口杯里的病毒、细菌制定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应该不能超过多少。”
记者 刘飞、李竟成、张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