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奏家到“阮痴” 57岁的冯满天经历了啥?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9 00:57:39
浏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多年以前,大诗人白居易听到一场阮咸演奏,写下了上述脍炙人口的诗句,描述音乐的动听。“阮咸”即阮,现在,这种乐器和它奏出的曲调,已经少有人了解。

  但在与之相伴数十年的演奏家冯满天看来,阮自有价值。他希望在此后的时间里,将阮推广出去,并进一步追寻其背后,中国音乐那种独有的“道法自然”体系。

冯满天。邢小叶 摄

冯满天。邢小叶 摄

  一场“任性”的音乐会

  北京东三环的一个繁华地带,冯满天用来排练的一间小屋就在此处:先得走进某家商场,再乘电梯到地下三层。小屋与地下停车场在一块儿,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到,闹中取静,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最近一段时间,冯满天几乎每天都要来到这里排练。今年4月底,他将和搭档们开启全国巡演,音乐会的名字叫“山下山上”。第一次听到的人多半是一头雾水:这有什么寓意啊?

  不光名字难懂,在90分钟的演出中,冯满天与笛子演奏家丁晓逵、音响师沈恬等一起,将约20种传统民族乐器与世界打击乐合体,包括中阮、大阮、梆笛、曲笛、洞箫、埙、水晶钵、中国大锣……令人眼花缭乱。

  上半场《山下》演出中,冯满天则将阮与民谣、摇滚、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以音乐表达喜怒哀乐的细微情感。其中,一边弹奏阮,朗诵唐诗,有点儿“诗配乐”的意思。

  下半场 《山上》则是没有乐谱的即兴演出,完全靠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以及乐器间的旋律呼应来完成,而且还会关掉灯光,营造30分钟的“全黑现场”。冯满天希望,借此表达一种“忘我”的境界。

  “中国古人说,乐由心生。音乐原本就是要用耳朵来听的,现在的一些音乐会,演奏者太多的肢体语言反而会干扰听众。”在冯满天看来,闭上眼睛,用耳听、用心听,才能沉浸到音乐中去。

  不用乐谱、没灯光的音乐会……有人说他的理念过于“先锋”。冯满天不太赞同,“随性和即兴是中国传统音乐最初的态度,我要寻找的是中国古代音乐自身的价值,这明明是‘复古’啊”。

  复原“古阮”的阮痴

  如果说,冯满天对音乐的表达方式让普通观众一时难以理解的话,那他对“阮”这种乐器的喜爱,即便在行内演奏家中,都很少见。

  

冯满天弹奏阮。邢小叶 摄

冯满天弹奏阮。邢小叶 摄

  “阮是一种挺古老的民族乐器,最早起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每次跟人提起阮,冯满天总是双眼放光。他特别喜欢阮在汉朝时期的名字,“那时叫汉琵琶。外国人叫它‘月亮吉他’”。

  从十多岁接触阮开始,冯满天已与之相伴几十年的光阴。他在演出中发现,现在乐团使用的阮,并非是古阮的式样,一些不当的结构设计反而限制了乐器音色与音量,于是决定自己制琴,复原古阮。

  翻书查资料、拆琴观察、拜访制琴师傅……足足琢磨了七八年,以四十多把失败品为代价,冯满天终于制作出一把“仿唐隐孔中阮”,找回了古阮音色和音量。为此,他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阮痴”的绰号也就此流传开来。

  “假如我正在弹琴时别人跟我说话,我几乎是听不到的,满脑只有阮和音乐旋律。”有人说冯满天为制琴吃了很多苦,但他自己不觉得,“也许在物质上是这样,但在精神世界里,我是快乐的。阮让我的生命有了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