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自闭症患者:他们不是天才不是傻子,也不是梵高(3)
今年的世界特奥会,有一句话我觉得挺好,大概是,营造一个温柔的环境,比一千次更好的帮助更有力。就是说不要因为可怜去帮助他们。所以,我们的戏剧工作坊做了一个调整,希望营造一个大家能够轻松、亲密交流的环境。
原先,我们向观摩者介绍自闭症人群,都会避开孩子和家长。这次都在现场,结束后也邀请观摩者、志愿者跟大家一起交流。
有个志愿者的弟弟是自闭症,她说她只有一个奢求,就是跟弟弟上街的时候,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就好。
有一天结束后,一个家长没走,我们聊了很多。他说,家长之前一味地让孩子变得跟普通学校的孩子一样,他们做什么,我的孩子做什么。但是现在,他发现对孩子的要求可能要转变一下,得想想孩子到底想什么。
有个孩子,他语言表达很难,但是在空间几何方面有优势。我们有一个用身体组成山脉、埃菲尔铁塔的游戏,他做得就比一般人好。但是父母非得让他在活动里说话,我就去跟他妈妈讲,其实没关系。不会表达,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一直提倡一点,就是你了解这部分人群之后,你不去打扰他的生活就好,就跟隔壁的邻居一样,你也许不会打招呼,但你知道隔壁住了个人。
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互动。受访者供图
也许对方反馈并不多
周质光 志愿者
我之前没见过自闭症患者,也可能对他们不够了解,分辨不出来。但实际上还挺多的,差不多五六十个新生儿里,就会有一个。所以有一个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
也是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才对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人群有了一点认识。老师会介绍这类疾病的成因、发病率、发病人群等等。主要讲的还是在面对他们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保持一个平和、平等的心态。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平等自然地对待,千万不要抱着“同情心”、“怜悯心”。比如之前有几次活动,参与人里有一些需要坐轮椅的朋友,在跟他们相处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保持半蹲的姿势(为了保持和他们的视线平视),自然地站在一边聊天就好。
跟他们沟通时,可能需要更直接也更多次地表达,也许对方的反馈并不多,但尽量让自己不强求结果,做好陪伴的过程就可以了。
就像有志愿者说的,这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自己不去设定什么预期,而是在每完成一件事情以后,都“加一分”。
他们也一样是孩子,只是情绪表达上更直接,内心世界也更纯粹。他们能看出你是不是真心对他们笑,和他们玩儿。
我也是活动结束才看懂,其实这个活动不是给特殊人开的,是给普通人开的。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