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开启“令和”时代 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时代落幕。5月1日,德仁天皇继位, “令和”时代正式起航。中日两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作用举足轻重。日本进入全新的令和时代,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好敏感和争议问题,更好地发展中日关系,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地时间5月1日上午,新日本天皇德仁正式即位,开启“令和”时代。
◎“令和”时代开启,“去中国化”是个伪命题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新天皇的新年号为“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意味着“美丽和谐(beautiful harmony)”,这是首次从日本经典古籍而非中国经典古籍中取字。
然而,选择“令和”年号并不意味着日本将完全“去中国化”。事实上,《万叶集》与中国古典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借鉴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表现方法,收编了部分汉诗。《万叶集》成书时日本尚未拥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采用汉字为注音符号记录而成。
经过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日两国早已深度融合,人员往来密切,文化互相影响,经贸关系密切,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刻意“去对方化”。
另一方面,5月1日,德仁天皇即位后发表讲话,表示为国家继续发展与世界和平祈祷。此前2015年2月23日,时任皇太子的德仁在55岁生日前出席记者会时曾就政治议题发表看法,他拒绝认同日本右翼的主张,表示日本应该“正确”认识历史,“我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战争记忆渐渐淡去的今天,谦虚地回顾过去,并向不知战争的一代人正确传达悲惨经历和日本走过的历史道路非常重要。”
这表明德仁天皇的历史观与其父明仁天皇一脉相承。明仁天皇多次反省战争,曾于1992年访华,并多次会见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有理由相信,在令和时代,德仁天皇将继续维护和平,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推动改善中日关系,安倍有几点考量
2012年9月,安倍晋三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同年12月,自民党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旁落三年之久的政权,安倍再次当选日本首相,开启长期执政的大幕。
安倍晋三是位个性鲜明的日本政治家,深受家乡和家世的影响。他出生于政治世家,其外祖父是前首相岸信介,其父是前外相安倍晋太郎,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时代宠儿,其祖籍是日本近现代史上最盛产首相的山口县(长州藩)。2006年,安倍晋三曾接替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但因身体欠佳和经验欠缺等因素,执政不到一年就惨淡下台。历经5年多的磨练,自2012年12月再次上台后,安倍延续多数日本内阁的对华强硬政策,积极追随美国政府的对华遏制战略,他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群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和历史认识等方面态度强硬,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造成中日关系持续恶化,高层关系几乎中断。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曾多次批判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并出台多种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让日方切实感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