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多少准妈妈能享受“无痛”?(2)
这一现象在不少公立医院都十分普遍,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中国约有7.66万麻醉执业(助理)医师,每万人拥有的麻醉医生仅为0.5人。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国内麻醉医生缺口约30万人。
资料图: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产房内,一名产妇正在分娩。 殷立勤 摄
绕不开的问题:收费标准的制定
除了人力因素的制约,科普宣教不到位、收费标准的欠缺也是分娩镇痛开展中遇到的难题。
记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没有统一明确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现行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参照椎管内麻醉和术后止疼的收费标准执行。
这样一来,部分人力成本就没有包含在内,导致很多医院不得不面对赔本为产妇做镇痛的无奈处境。
这一问题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的关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此前就曾强调,在推广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同时,收费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他认为,怎样既能调动麻醉科、妇产科人员的积极性,又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是各方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而在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米卫东看来,中国的分娩镇痛比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分娩镇痛试点医院的相关价格应体现这项工作的劳动价值,在规范培训和把控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把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做好。
资料图 芊烨 摄
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按照国家卫健委2018年下发的通知,2018年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
通知专门提出,医院应当为分娩镇痛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调动医务人员开展分娩镇痛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医保报销政策上,分娩镇痛也有望获得支持。国家卫健委在试点方案中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试点提供医保报销等政策支持。
进入试点的医院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除了做好产前宣教,我们也努力增加了人力配备。”北京医院产科护士长魏涛告诉记者。
魏涛说,考虑到做完镇痛以后还有很多后续的护理工作要做,而助产士又比较稀缺,科室在人力方面进行了加配,培训了一些转岗人员,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工作。同时,产房也加大了人文关怀服务。
“除了在孕教课加大宣传力度外,我们也把产房做了适当的改造。另外,为了解决人力问题,麻醉科和产科也在共同探索从绩效上协调,给予分娩镇痛一些倾斜,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王少为介绍说。
不过,在这位专家看来,今后想在全国层面推广这项工作,人才培养、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仍然必不可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