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总理”默克尔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6 16:08:02
浏览

  “告别之旅”的最后一站,默克尔选择了巴黎。

  9月16日,默克尔到访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进工作晚餐。没有轻松的话别,两人谈论了气候变化问题、对华政策、欧盟未来,以及最新的阿富汗危机。

  67岁的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已长达16年,被称为“危机总理”。三年前,她决定放弃参加今年9月26日的联邦议会选举。按照程序,这也意味着放弃了连任总理的机会。默克尔说,她会休息一段时间,不接受任何工作。

  “这个时代动荡不安,欧盟连续遭遇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欧元危机、脱欧危机、新冠疫情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默克尔的主要倾向就是稳中求进,希望欧洲在波涛海浪之中不要分裂沉沦。”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辜学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辜学武认为,默克尔并非强势的领导者,却以审慎、亲切的独特作风基本实现了目标。但默克尔也留有遗憾。会见马克龙时,她刚从巴尔干半岛回来。最近七年,柏林一直力推欧盟向巴尔干地区“东扩”,但在法国等成员国的阻挠下未果。9月14日在贝尔格莱德,默克尔依依不舍地说,塞尔维亚等国加入欧盟“符合欧盟的地缘战略利益”。

  欧美主流媒体将默克尔视为普京和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以及“特朗普周期西方世界的领袖”。不过,哈贝马斯等一些德国知识分子则批评,在推动欧洲一体化方面,默克尔做得还不够。

  “从未有退步的时刻”

  2005年, 51岁的物理学博士默克尔成为德国新一届联合政府的总理。德国媒体将她称为“三重外来者”:女性、科学家、东德人。每个标签,都从未属于总理府的主人。

  当时德国刚建立“二战”后的首个移民制度体系,土耳其刚开始入欧谈判,这两个问题在未来十余年困扰欧洲。此外,欧盟宪法也面临“死亡”:在欧元区和欧洲人权体系落地后,欧盟25国领导人于2004年10月签署《欧盟宪法条约》,但在次年的国内公投中,法国、荷兰民众都反对“欧洲宪法”。自400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基于该和约诞生的现代主权理论约束了国际合作的边界,人们对超国家政治实体表示怀疑。

  默克尔提出了“政治联盟”的替代方案,将欧盟解释为一个灵活的政治框架,各国通过让渡部分主权换取共同利益,但每一个政府都能通过复杂的一票否决机制直接影响“政治联盟”的决策。

  这个方案的突破性,主要体现在默克尔的执行力上。2007年伊始,德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3月,全体成员国政府通过《柏林宣言》,约定在年内签署“欧洲宪法”的替代性条约。12月,《里斯本条约》如期形成,如今欧盟的决策体系及入欧、脱欧程序正式建立。

  身为谈判主持人,默克尔并不认同条约在关键争议上语焉不详的文本细节。《里斯本条约》实施仅一年,德法政府就发布了一份倡议修订条约的宣言。条约草案按照英国等国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调整,甚至为了安抚波兰政府在最后时刻增加了一个欧洲法院的波兰人常设职位。但正如默克尔后来强调的,对于当时没有统一法律框架、没有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的欧盟而言,“《里斯本条约》对欧洲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这是默克尔解决的第一个危机。条约落地的过程中,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按照《明镜》周刊的说法,默克尔随后的执政期经历了和欧洲命运息息相关的 “七大战役”:2010年开始的欧元区债务危机;2015年的难民危机和随之而起的本土反恐难题;2016年到2020年的“特朗普周期”;2016年开始的英国脱欧进程;与俄罗斯关联甚密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危机;以及跨越其任期的土耳其入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