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背这个黑锅——起底美国芬太尼滥用难禁绝的根源(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19 10:19:36
浏览

  “再想把魔鬼关进瓶子里已经太迟了”“熊熊大火已经突破防火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妮·凯斯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在《美国怎么了:绝望的死亡与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如此形容美国的阿片类药物泛滥问题。书中写道:“阿片类药物已成为大众的麻醉剂。”

  药企与政客深度勾连,何以监管

  在舆论压力下,美国政府过去几十年在应对药物滥用问题上也有所行动。例如,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曾签署《21世纪治愈法案》,拿出10亿美元应对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阿片类处方药的滥用危机;特朗普就任后将这一议题当作白宫优先事项之一,还曾将阿片类药物危机列为一项“全国性的紧急事件”;拜登政府将解决药物成瘾问题列为其“团结议程”的一部分,并将芬太尼与非阿片类镇静剂甲苯噻嗪混用问题列为美国的“最新威胁”。

  然而即便如此,为何美国的药物滥用仍屡禁不绝?为何成瘾者总能一次次找到替代品?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政客们出于自身利益等原因,总是出台治标不治本的禁毒政策,不愿将药物监管落到实处。

  一方面,政客从制药企业获得大量政治献金,作为交换,政客需要在制定相关药物的管控政策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便是,美国作为全球化工原料大国,至今仍未永久整类列管芬太尼。

  英国《卫报》2017年的一篇报道指出,过去十年间,制药商投入近25亿美元用于游说和资助美国国会议员。美国约90%的众议员以及所有100名国会参议员中的97名都曾接受制药公司的竞选捐款,这些公司寻求影响涉及从药品成本到新药批准方式等各方面的立法。此外,在美国医疗制度中,医药代表作用很大,他们以讲学、资助为手段鼓励医生开药方,造成许多人药物成瘾。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前助理部长、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京柱指出,阿片类药物制造商向政客的捐款继续影响着政策决定,与此同时,一些政府监管机构的离职官员经常加入制药行业,几乎没有“冷静期”,“这场(药物滥用)危机代表了多系统监管失灵”。

  另一方面,政治极化阻碍禁毒进程。鉴于目前芬太尼在美滥用的严重程度,美国两党都承认需要做出努力应对这一问题,但双方却相互“使绊子”,不愿让对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功臣”。就在今年5月,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审议“阻止致命芬太尼贩运法案”,133名众议员投了反对票,其中132人都来自民主党。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指出,美国国会直到2017年12月才通过一项专门针对芬太尼的法案,然而这距离立法者们首次收到有关该药物危险的警告已近4年。“国会已经变得无能,无力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芬太尼就是最新的例子。”

  内病外治,只会害人害己

  面对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愈演愈烈的局面,美国政府和政客在减少国内毒品需求、加强处方药管控、强化毒品危害宣传教育等真正关键的工作上无所作为。为应对舆论压力,他们玩起了“传统技能”——对外“甩锅”,而“甩锅”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

  近年来,美方在禁毒问题上对中国多次横加指责,称“中国将大量芬太尼输入美国”“中国化学品流入墨西哥制成芬太尼后流入美国”,要求中方“帮助打击芬太尼非法贸易”。近期,美国频频以涉嫌生产销售涉芬太尼化学前体和相关设备为由,起诉、制裁一些中国企业和数名中国公民。

  美国一些政客总是试图让中国背上芬太尼问题的黑锅,而将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但美方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一直对毒品持“零容忍”态度,采取最严格的管控和最严厉的处罚。芬太尼在美国以外从未形成规模性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