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晒“双碳”工作成绩单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每年一度的气候变化大会都是全球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活动,从气候资金到政策目标,涉及各缔约方的切身利益和全球的清洁未来。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这些议题上有什么样主张和作为?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碳行动中又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聚焦气候融资、国家自主贡献、损失与损害基金、转型摆脱化石燃料等焦点议题,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加速应对气候变化,为达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各项目标贡献力量。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今年1月到9月,全球平均表面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值高出约1.54摄氏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Simon Stiell)在开幕式上强调了加速气候行动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至少三分之二的国家无法迅速削减碳排放,所有国家都须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刘振民:我们希望COP29给国际社会更大的信心和希望,要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真正落实《巴黎协定》,发达国家应认真兑现承诺,确保资金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不能一边大谈应对气候变化,一边无端打压别国的绿色产业,拖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中国采取一系列行动,全面推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在COP29大会中国角举办的“节能降碳 中国行动”主题边会上,各国媒体聚焦于此,会上中国晒出了“双碳”工作的成绩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 文华: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了80%,2023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碳达到了8.1亿吨。
数据显示,我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
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9%;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55.3%;
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
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装机容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