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 数字化场景层出不穷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 新业态和数字化场景层出不穷
网络之光点亮数字未来
11月9日至11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举行。围绕“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大会聚焦数字化在多个领域的最新应用,一系列互联网领域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让大家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化建设按下加速键,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业态和数字化场景层出不穷,各类数字社会服务日益普惠便捷,数字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当数字时代遇到“双碳目标” 大数据解锁更多绿色生活方式
当数字时代遇到“双碳目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节能减排用上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会有哪些新成效?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睹究竟。
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每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都会汇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与新应用。而在今年的博览会上,“数字双碳”主题展区展出的众多节能减排新方案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一周出行中绿色出行占比多少?点外卖时有多少单是“无需餐具”的“环保单”?这些情况,都能在个人碳账户中看得清清楚楚。在展区内的阿里巴巴集团展台,“88碳账户”作为我国首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显示了大数据在推动个体生活方式绿色化上的作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88碳账户”涵盖了“饿了么”外卖、闲鱼二手交易、菜鸟快递箱回收等70多项场景。账户中的减碳量可以兑换成红包用于个人消费,以此激励用户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除了“88碳账户”,不少地区也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碳账户应用。在江苏省南京市,只要有手机,任何人都可以用“我的南京”APP注册一个“低碳账户”。平日里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都能转换为碳积分,1个碳积分可抵扣1元的现金消费。支撑这种“绿色兑换”的技术,正是互联网+大数据。在“我的南京”APP运营方——南京大数据集团,市民的各类交通出行数据都在系统内进行归集,系统会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将绿色出行的距离、时间等进行换算,最终生成市民“绿色出行地图”。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数字化在降碳减排中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比如智能化垃圾回收方案就已连续多年在互联网大会上出现。浙江环保企业章鱼回收的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还较低,传统的回收分类方式也存在种种弊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及GPS精准定位,不仅能引导市民广泛参与环保事业,还能够通过对资源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辅助决策城市环境治理。
目前,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分类回收方式已在不少地区得到应用。11月9日,家住浙江省诸暨市山水华园小区的俞女士在附近快递点取了四五个包裹,现场验货后,便直接将包装箱拿到家门口的“诸师傅”再生资源24小时智能回收网点。在机器人“小纳”的引导下,她一键自助完成身份验证、回收物品类识别、称重计价。这种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得益于诸暨市大数据赋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诸暨市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串联起遍布城乡的8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90余人回收队伍以及2个绿色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市民不但可以使用实体网点的智慧无人化服务,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资源上门回收。截至10月底,该市城镇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64.53%,而该体系自2021年10月运营以来已累计回收20401吨再生资源,10月份的回收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0%。
2 以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悬崖村成为数字乡村5G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