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八千多万亩(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18 13:21:02
浏览

  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源自基层的创新、成于顶层的设计,林长制是生态文明领域一个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如期实现建立林长制的目标,近120万名林长守护莽莽林海。广袤山林间,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数据显示,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造林10.2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近20年全球新增加绿化面积约1/4来自我国。

  ——强管护,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海风拂岸,红树林随风摆动,枝叶沙沙作响……在浙江省乐清湾,蜿蜒分布的红树林镶嵌海湾,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滨海湿地60万亩。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比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0.8万亩,成为全球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川清丽、林茂田肥、湖美草绿,百姓之盼。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统筹治理和修复。

  黝黑光泽的山体被从淇河引来的一湾碧水环绕,沿步道拾级而上至山顶平台,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全景尽收眼底……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下庞村西的火山地质遗迹公园,山青水绿,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淇河生态修复、低效林改造、土地综合整治一体化推进,昔日废弃的‘黑山头’成了生态休闲公园。”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项目负责人高桂清说。

  统筹治理和修复,矿山“复绿”是个缩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说,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以长江干支流、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黄河流域等区域为重点,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35万亩。下一步,还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面积280万亩。

  ——加强全要素协调。

  每年七八月份,四川若尔盖草原就成了花的海洋。这里的高寒湿地草原,每年为黄河补水4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这里也曾经受过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退化等威胁。2022年,“若尔盖山水工程”启动,项目区计划总投资52.55亿元,用3年时间,从源头上、系统性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工程把准各生态要素存在的问题,打通生态修复存在的堵点、痛点,既治沙,也治水、治草,还兼顾治理流域上下游生态问题。”项目参与者向国萍说,截至目前,若尔盖山水工程已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16万公顷。

  2022年岁末,“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颁奖词简短有力:“‘中国山水工程’将所有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通过不懈努力恢复了中国数百万公顷的土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以系统治理的理念、科学保护的举措,推进一体化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