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今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万余起(2)
5.四川凉山公安机关破获张某等制售假冒伪劣蜂蜜案。2023年6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凉山州公安局迅速侦破一起制售假冒伪劣蜂蜜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现场查获涉案蜂蜜成品、原料及调色添加剂等20吨。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伙同他人向购买的外地蜂蜜中非法添加柠檬黄调色,冒充大凉山优质农产品“大凉山土蜂蜜”,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等渠道对外销售。对此类案件,公安机关将积极加强食用农产品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公安机关维护食品安全典型工作事例
1.北京坚持“四动”理念深化食品安全领域行刑协作。北京公安机关持续深化“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工作理念,推动市政府建立由市公安局为召集单位、17家行政部门参加的“公安+行政”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行业管理协同会议、信息线索协同共享、风险情报协同研判、响应处置协同联动、技术支撑协同保障、宣传信息协同发布等工作制度,确保执法协作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行政部门与公安机关互通共享食品安全领域基础数据80余万条,根据行政部门转递线索立案侦查刑事案件55起,依托“公物仓”机制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存储涉案物品11万余件,有效解决大宗物品保管难题。
2.浙江杭州创新“数智警务”守护老百姓舌尖安全。浙江杭州公安机关聚焦打击食品犯罪主责主业,紧盯私屠滥宰、非法走私进口冻肉等突出犯罪活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创新运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研发应用实战模型,实现对私屠滥宰违法犯罪行为的智能预警,成功破获30余起肉制品案件,及时斩断一批集非法运输、收购、屠宰、销售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条,有效遏制问题肉类制品流向老百姓餐桌。
3.浙江宁波强化检验检测行刑衔接护航食品安全。浙江宁波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完善警企协作、行刑衔接等机制,以宁波地区最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样本库,建成食药环快检实验室,形成“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阻断、事后闭环联处”的食品安全智治路径。通过日常检测、专项抽检等方式,把好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肉禽蛋菜源头采样快检“第一道关”。按照“部门发起需求、公司组织实操、同步快采快检”的协同快检模式,切实提升办案时效。同时,设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中心,畅通共享渠道、深化预警研判,助力主管部门日常监管和源头治理。
4.安徽宿州深化行刑衔接提升打击效能。安徽宿州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建实体化运行的“行刑衔接协作办公室”,打造刑事侦查与行政执法“同步上案”的良性促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食品犯罪打击质效。“协作办”成立以来,公安、市场同时派员进驻,联勤执法、联合办公,案件移送、检验鉴定高效运行,实现注水肉检测7小时内完成,连续侦破注水肉犯罪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人,打掉犯罪团伙8个。同时汇聚全市相关平台信息和业务数据,组织专人梳理甄别,全年办理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线索量同比大幅增长,有力震慑了注水肉等食品犯罪,得到市民普遍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