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进入关键阶段 浮空艇新技术成功应用(2)
纳木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深水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南邻念青唐古拉山脉。纳木错流域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长江、怒江、色林错、纳木错在内的“两江两湖”区域的重要观测地。
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 姚檀栋院士: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国家设立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总共有十大科考任务,覆盖区域可能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我们要在科考里面借助现在中国科学院中已建的高寒网,同时还要设立不同的综合科学考察观测基地。其主要核心区是在藏东南、江湖源、河湖源、珠峰、帕米尔这么一些发生剧烈和关键变化过程的地区。通过整个科考,我们目标是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同时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为国家青藏高原发展和建设美丽幸福青藏高原,作出科学层面的贡献。
风雪夜里 浮空艇成功充气
经过十几天科考团队的联合调试,目前在海拔4730米的中科院纳木错站,浮空艇平台搭建完成,等待首次升空。不过令科考队员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难度最大的充气阶段,同一天晚上,科考队员遭遇了三场暴风雪。
要在海拔4730米搭建浮空艇平台,并且给浮空艇充上气,最关键的还是风速。经过高空探空和气象预报,5月19日晚,地面风力终于持续稳定在每秒5米以下。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艇执行队长 张泰华:这个浮空艇抗风最弱的就是充气和放气两个过程,我们是希望它在5米(每秒)以下的这个风。
由于纳木错气候环境复杂,四周是雪山冰川环绕,气流很乱,而浮空艇充气和升空,都要一个相对长的静风时间。事实上,主要科考工作都推迟到夜晚进行,这在高海拔本身就是对科考队员身体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
2019年5月19日23点52分,熬了十来天,终于等来了平静的夜晚。2300立方米的浮空艇,里面是氦气和空气,整个充气过程需要3个小时。
可谁也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也就是20日凌晨1点20分,强劲的西风伴着大雪和冰雹,突然冲击着已充了一小半气体的浮空艇。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艇执行队长 张泰华:突然起了一阵暴风雪,最大风力达到了7级,14.2米每秒,这个远远超出了整个浮空艇在充气过程中的一个充气(承受)极限。
尽管浮空艇的外层是高分子复合材料,有重量轻、防氦气渗漏、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但是这样突然而至的暴风雪,极有可能撕裂整个浮空艇,现场指挥何泽青立刻调整方案。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现场指挥 何泽青:我们是把氦气的充气速度提高,同时把各个部分的安装加快进度。争取保证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充气)成型,然后转入锚泊状态。
此时,温度已降到零下四、五度,大家已经顾不得刺骨的严寒。
之后,纳木错又降下两次雪。科考执行队长、中科院青藏所研究员高晶,用自己的手机记录下科考生涯非常难忘的一刻。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执行队长 高晶:基本上是14米每秒的一个风,然后雪、冰雹都开始下了,都非常紧张。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这个锚泊的风向,和它这个风向刚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