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纪念中国工程院成立25周年(2)
一系列大国工程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25年来,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广大院士,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攻克诸多工程科技难题,一大批国之重器和重大工程上天入地、通江达海。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机、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疾病防治、杂交水稻等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道路。我们在很多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了我国很多高科技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回望走过的路,回顾建院以来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对工程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党对院士队伍的领导,这是中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高水平、高质量的院士队伍,这是中国工程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必须凝聚院士群体的智慧,打造“顶天立地”高端智库,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中国工程院的特色和优势;必须紧密团结广大院士,充分发挥院士们的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攻克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这是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
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都将对世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既迎来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极其复杂的重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把握大势、迎难而上、守正创新、攻坚克难,持续提高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工程科技事业,勇做新时代工程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坚持标准,切实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巩固、深化、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成果,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始终把建设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高水平、高质量、在科技界和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的院士队伍,作为中国工程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严把院士增选“入口关”,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把更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的科技工作者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服务决策,打造顶天立地高端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服务国家、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积极拓展独立评估评价职能,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守正扬清,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善养浩然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传播真理、传播真知。激励广大院士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做科技创新的奋力开拓者、做高尚学术道德的坚定守护者、做致力提携后学的身体力行者,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履行天命,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和系列“强国”部署,肩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高质量发展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充分发挥院士为国家科技创新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