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应南南合作,中国打开科技外交新窗口(2)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6-11 11:33:53
浏览

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及其区域办和国家办等平台,该机构也是帮助中国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科学家联系起来的合作平台,可以借此联结全球的科学资源。

 

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增强脆弱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适应力的能力、知识和技术支持” 项目始于2013年,由联合国环境署作为执行机构、中国国家改委作为实施机构。UNEP-IEMP是本项目的发起单位,也是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托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项目执行中,中科院的8个相关研究所为本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本项目的合作,中科院研究团队也获得更多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的南南合作项目。

 

张林秀解释:“当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如今这也是国际研究与行动风向。”

 

联合国大会3月初宣布“2021-2030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决议,旨在加快退化和受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

 

联合国将于9月在纽约召开的气候行动峰会,行动计划之一也是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去应对气候变化,号召投资自然资本。

 

推进合作机制

 

在合作中,新疆生地所在毛里塔尼亚首都设立了中科院中非研究中心的西非办公室,这为项目未来的长期合作提供基础。成都山地所等中科院团队已经在尼泊尔建了中科院海外中心。在合作机制上都往前推进一步。

 

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王绍强看来,以前的国际合作目的是希望从国外获得资金、技术和方法,发展我们自己的科研水平,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中国走了这么多年,这样的途径依然要借助。开展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优势互补、双赢,现在随着我国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我们也扮演着走出去的角色,通过科学活动、国际合作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推动相互的理解和认识。

 

UNEP-IEMP项目部主管王国勤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双边援外项目,加强了与受援国之间的全方位联系,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合作交流经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大,同时也不乏误解和噪音。通过多边机制推进南南合作将有助于务实推进合作,更好发挥中国合作优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