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物种以她的名字命名(2)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6-13 11:49:08
浏览

1990年10月,61岁的李恒带着3名助手和64匹马驮载的辎重向滇西北的独龙江进发。“为啥要进行独龙江越冬考察?许多类群一翻过高黎贡山就变了,以往对独龙江植物考察均集中在7至11月,几乎没有人在冬季涉足,独龙江的奥秘没有揭开,我觉得有责任去闯闯。”为了此次考察,李恒精心准备了两年,筹集了可支撑1年的物资,甚至准备了在当地栽种的菜籽。

 

王立松与李恒相识多年,说起当年与李恒野外科考的经历,王立松可没有客气,“大家都不愿意和李恒一道出去,为啥?在山上劳累了一天,到傍晚,大伙儿都按点到山下集合,她每次都是最晚下山的,害得大家都得等着她。”

 

对于1999年才通公路的独龙江,李恒此行之难可以预见。科考不久,李恒就染上了疟疾,病情十分危重,当地政府用直升机将她转运出来,当地乡亲将她抬到边防部队的诊所,打了多日吊针,才闯过“鬼门关”。女儿在电话里苦劝李恒回来,她回答,“要死就死在这里,我的考察没有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患病期间,李恒用录音机录下工作的安排、科考的进展、对家人的嘱托……万一走不出峡谷,就当是遗言。

 

8个月的考察成果丰硕,李恒和队员们采集了7075号植物标本,宣告发现80多种新植物,并首次提出了“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学说,独龙江考察成果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也由此奠定了李恒的学术地位。

 

但独龙江对李恒仅是个起点,为了彻底揭开独龙江的植物学之谜,她将目标锁定在独龙江所属的高黎贡山的广大区域。73岁时,她再次出发,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资助,在10年间,组织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以及国内专家对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进行了18次科考。

 

2007年,高黎贡山考察结束,共采集植物标本34500号。此后数年,她每天整理标本,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基本未在凌晨2点前入睡过。考察成果《高黎贡山植物资源和区系地理》几经周折,有望近期出版。

 

活着就要努力工作以回馈和感恩

 

在李恒的相片簿里,保存着一张老照片,记录的是一群独龙族孩子采来野花,送给李恒的情形。独龙江不仅让李恒经历了生死,也让她收获了淳朴和真情。病中的一个月,李恒的住处不时搁着一篮篮鸡蛋和几只母鸡。

 

“这是人性最美的表露,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活着,好好工作,否则对不起这些可敬、可亲的乡亲。”虽然时隔多年,每次忆起,李恒的眼中仍禁不住泛起泪花。

 

在同事和学生们看来,李恒一直抱有科研造福国家、造福民生的情怀,从独龙江、高黎贡山回来,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了。

 

2013年7月,李恒又一次重返高黎贡山。下车伊始,一位怒族女干部就飞奔过来,含泪紧紧抱住她,“我是靠李奶奶资助才读完高中的,但直到参加工作,我才知道资助人是她。”已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农业局副局长的张文香对记者说,当年李恒将独龙江科考所获的4万元奖励,全部捐赠给“春蕾计划”,资助像她一样失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