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远程医疗 与医生联手围猎癌细胞(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22 14:11:24
浏览

  物理师要根据医生要求和设备特点来设计合适的方案,要根据病人情况重建三维人体结构图,通过复杂的数学和物理运算确定放疗机器的各种参数,验证测量、修改和完成放疗计划,还要每天测量和校准剂量,来确保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正在弥补这个短板,它可以高速分析和处理海量大数据,针对肿瘤类型、肿瘤周期、患者性别体重等参数对数据进行划分,几分钟就能自动设计最优放疗计划,供物理师参考。

  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说,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模拟人类思考和判断,如今智能计算机医院管理系统、智能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智能手术机器人等AI技术给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我们正在应用的肿瘤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智能化自动化勾画、AI化的放射治疗计划模型、基于互联网+的放疗远程智能化质控系统,都在改变着现在和未来的医疗模式。”

  AI+远程 缓解地区间医疗资源不均衡

  放疗、手术、化疗是人类治疗癌症的三把“尖刀”。近年来,放疗精准度高、适应度广、副作用小、创伤较少等优势逐渐受到重视。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据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部分存在于基层。

  以放疗为例,在基层医院,有的根本就没有配置放疗设备,有的虽然买来昂贵的设备,却因为缺乏放射肿瘤科医生和物理师,导致设备闲置,或是治疗不规范效果不佳,因此患者看病依旧需要去挤大医院。

  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一台放疗使用的直线加速器要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每天每台设备至少要为120名患者治疗。而在其他许多医院,常常一天都没有几个患者。

  王平介绍,放疗不同于外科,大夫不必亲临现场亲手操作手术,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远程+AI技术开展治疗。一方面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和地区不均衡,使异地病人和基层医疗人员同时受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和适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这也是深化医改、突破医改瓶颈的关键。

  目前,该院不仅每天在其分院之间开展远程+AI放疗服务,其服务半径还扩大至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的十几家医院。

  目前,医生们正在更深入地研究利用人工智能预测放疗后的并发症。肺癌是在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放疗,然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没有有效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方法。一般来说,现在预测并发症的成功率在50%左右。目前医生们采用人工智能和新兴的放射组学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建立放射性肺炎预测模型,即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方法挖掘CT图像中隐藏的信息,比如肿瘤的纹理、密度等信息,并结合患者临床和放疗信息构建综合的预测模型,辅助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临床决策。

  如果发现某个病人发生放射性肺炎可能性高,可以及时介入,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等级,减少痛苦。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是,给病人做几个CT检查之后,人工智能就可以知道病人可以存活多久、做放疗的疗效如何,什么时候会发生转移,以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副反应及其可能性有多大。

  王平说,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准确度可达到71%,这已经高于既往一些临床参数,而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后得以提高,“目标就是用技术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