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化所:成就背后的故事更惊艳(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09 12:24:07
浏览

而进入21世纪后,每桶原油曾飙升到100多美元,甲醇制烯烃技能就有了施展的空间。再加上我国已成原油入口大国,供求抵牾日渐突出,刘中民团队才有了做家产性试验的时机,也才有了甲醇制烯烃技能的重大打破。

石油涨价是偶尔因素,但没有大化所人的前瞻研究积聚,没有经验过别人的冷眼相待,能得到技能发现奖一等奖吗?

我没想采访大化所人坐冷板凳的环境,但偶尔因素导致的乐成也终归离不开持之以恒这种一定因素。

持之以恒搞研究不是偶尔因素,但课题组内有一两个能持之以恒找经费的人,某种意义上属于偶尔。在中国,一个不错的成就有时就是因为缺了一个持之以恒寻找经费的人而不能酿成出产力。

要想乐成,用刘中民的话讲,就得“厚着脸皮”要经费。甲醇制烯烃是国度的计谋需求,但不是就这一项研究属于国度计谋需求,尚有许多研究都可以说是国度计谋需求。不搞来经费维持住这个研究团队的存在,不让技能字斟句酌,就是石油价值涨到200美元一桶,也不行能实现成就转化。

科学研究之外寻找经费的持之以恒、“厚着脸皮”的持之以恒,这或者也是甲醇制烯烃乐成的一大重要因素。

也曾反悔悟

甲醇制烯烃得到国度技能发现奖一等奖。其荣誉庞大,可当初项目实施时的压力也是超常的。

对甲醇制烯烃这个项目,刘中民说他曾经反悔悟。

2004年,刘中民团队与陕西新兴能源公司等相助开展攻关试验,这是该技能的第一次家产化试验。

陕西省省长拍着刘中民的肩膀说,陕西是个穷省,拿出这点钱不容易啊。刘中民压力陡增。他心里大白,甲醇制烯烃技能环节绝对没有问题,但他照旧特怕试验中某个装置或环节产生变乱,一旦爆炸,没人说是试验的某个环节出问题,而会说是甲醇制烯烃技能不可。

担惊受怕,精力压力庞大。试验装置建在一个离采石场不太远的处所。通常听到采石场的炮声,刘中民便会告急,有时夜里听到炮声,他会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看看试验场中的火把是否还在正常地燃烧。他也曾想过,一旦产生爆炸等变乱,由他的导师所开创的甲醇制取烯烃的事业就会葬送,会辜负导师的厚望,他的团队将没有将来。

刘中民说:“做到一半时越想越后怕,早知这么大压力当初就不应干这事,把本身难为得够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每天没精打彩的,精力压力太大了。”

采访大化所,我逐步体会到,从事科学与技能的研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都是风物的时日,它既有曲折有疾苦,更有压力有风险。那些埋没在背后的故事或者更能彰显中国科学家的精力风采。

作者简介:

李大庆,《科技日报》资深记者,从事科技报道和编辑事情30年,最近15年来重点采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撰写了大量关于两院的报道。

《中国科学报》 (2019-07-09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