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奎岭:科研路上困难重重,如何保持初心(2)
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本科教学,从科技工作者“华丽转身”为教育管理者,丁奎岭的工作与教科书、与学生们的关联更大了。他总是告诫青年学子要抓住最美的时光,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其实,从1990年在郑州大学留校从教至今,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同样重要。”加入上海有机所的第二年,他就为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物理有机化学》。后来,他又来到上海科技大学为研究生上课。“有时上一整个学期,有时和其他老师分工讲授两三章内容。尽管科研和行政工作都非常繁重,但只要上课时间确定,我就尽量不再安排其他事务,”丁奎岭表示,“院士也好,所长、常务副校长也罢,这些‘头衔’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离开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要不忘初心,切实履行自己身上的责任。”至今,他培养了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近20位已成为教授或研究员。
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他在各种场合都积极倡导教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摆在重要位置。“备好课、上好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科研格局与学术视野。”
丁奎岭不仅热爱教学和科研,而且非常热心公益。今年上海市科技周期间,丁奎岭参与《执牛耳者》节目,向大众科学普及了化学知识,广受赞誉。多年来,他面向中学、高校、企业和社会公众作“合成创造未来”专题科普报告50余次。丁奎岭时常说,“尽管工作繁忙,但我非常愿意在科普事业中尽一份绵薄之力。让公众更加了解化学、欣赏化学,让我们的青少年更加喜爱化学、更加愿意投身化学,这也是化学家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