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布7月“科学”流言榜(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2 22:25:49
浏览

在搜狐科技5G峰会上,张朝阳认为5G基站密度极其高,因为是毫米波,这么微波、高频率、几千兆的赫兹,根据自己的物理知识判断,其实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在这种电磁波下,会对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荡频率可能会产生共振。张朝阳表示,在5G到来后,我们在享受5G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关注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真相解读:

 

刚投入使用的5G通讯技术采用的是6GHz以下的微波,是厘米波而不是毫米波;

 

正在研制的一些5G技术确实使用了毫米波,但毫米波仍然是非电离辐射,而不是对身体健康影响更大的电离辐射;

 

最重要的是,谈电磁辐射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频率(或波长),还要考虑功率,只谈频率不谈功率的,都是耍流氓。

 

5G基站和手机辐射功率都远小于我国制定的安全标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更加严格)。

 

【科学辟谣】SB6、SK5、SB250病毒造成死亡

 

中国科协发布7月“科学”流言榜

 

流言简介:

 

“武汉市某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SB6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己播出,暂时别吃草莓,特别是奶香的草莓,目前湖北武汉已有23476个已感染。

 

真相解读:

 

谣言中涉及的“SB6” 以及相似谣言涉及的“SK5、SK6、SB250”等都是并不存在的病毒,也就是不可能因为感染这些病毒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所谓感染原因是“食用草莓“以及”食用李子、杨梅、水产品等食物”更是子虚乌有。

 

【科学辟谣】艾滋病毒可以通过食物传播

 

中国科协发布7月“科学”流言榜

 

流言简介:

 

“最近不要在外面吃东西, 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涌进全国各大城市用自己的毒血滴到食物里!

 

感染艾滋病的人在全国部分城市通过竹签挑破自己的皮肤沾血传染给他人,把血滴到食物里。

 

有一部分城市的人被感染。看到后请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

 

真相解读: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固定,个人行为方面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即可通过性接触、公用针管注射毒品、输血等途径感染;但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暴露在环境中几分钟就会失去感染能力。

 

而且将血液滴加到食物里,一是几滴血病毒含量低。

 

二是食物的加热、加工(油盐酱醋等环境)都会促使病毒失活,而且微量的、在加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失活的病毒,需要抵抗突破口腔pH环境、胃酸环境带来的破坏而最终实现对人的感染,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