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探索创新医疗与转化新模式(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4 16:11:07
浏览

2016年底,双方总体谋划、统筹规划、并领衔带队,组成合作建设工作组,顶层设计,指导双方专业团队合作方向。“不计较为我所有,追求为我所用、促我创新、促我转化。”实施有组织的转化,积极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的一线,把成果变成健康产业的产品,鼓励教师创新研发、鼓励博硕毕业生创新创业。目前,南通市政府两批2000万研发合作经费到位,11项产业化培育项目在院内立项,其中3个项目已落地南通崇川区智造信息产业园;南通崇川中央创新区约16000平方米生产空间已交付使用。

引进专业的医疗器械第三方产业服务平台,提高转化项目的成功率。高校教授们擅长实验室原理样机的研发和试制,但不熟悉医疗器械企业运作,尤其不熟悉医疗产品注册申报的过程和法规、医疗器械的生产要求与规范等,从而影响了孵化项目落地南通崇川进度和落地后的成功率。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利好政策下,生医工学院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引进专业的医疗器械第三方产业服务平台,打通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环节,提供科研转化及生产制造服务、产品注册及临床试验服务,从而大幅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果转化的成本和时间,促进高校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让更多创新产品早日落地生根,实现长三角经济圈的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团队的“超导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技术”项目在南通崇川产业化基地落户。据悉,该项创新技术针对各类良恶性肿瘤,以及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实现精准无创的治疗,进而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在“一基金、两基地”、南通“江海英才”、“紫琅英才”的支持下,由陈亚珠团队培养的十几位博硕士毕业生组成创业公司,建立了与交大的联合研发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产品样机,预计在2019年获得CFDA认证,进入医疗市场。

海归教授顾力栩领衔的“高效低成本肺穿刺精确治疗系统”项目针对早期肺癌病灶,由于呼吸漂移,组织形变造成的术中定位难题,提供了活检和冷热消融等新型物理治疗技术的智能化、精确化、便利化的诊疗技术手段,同时全自动的穿刺手术机器人原理样机也已问世。

目前,上海交大与南通市地方政府在创新医疗领域展开的校地合作已初见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在实践中建立的“校内研发、上海孵化、南通转化”的“高校研发、离岸孵化、有组织的转化”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资金资源优势,加快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