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城市头顶的“利刃”(2)
根据王艳君等人的预测,限制升温2摄氏度时,21世纪最后40年中国大都市的热死亡率高于美国(每百万人增加约44.3人)。作者表示,这说明中国的适应能力低于美国。同时,气候模型的不确定性、排放情景以及基线死亡率等因素也导致了相关预测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证明了热相关死亡率在中国老年人和女性中更为明显。例如升温1.5摄氏度时,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热死亡率会从原来的每百万人7人下降至2.8~4.1人,非工作年龄人口(14岁以下或65岁以上)相关死亡率会增加到每百万人44.7~64.4人,显著增长了78.1%~156.6%,当升温2摄氏度时,这一增加比率将达117.5%~211.6%。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特聘教授苏布达表示,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高温热浪事件发生,而老年人在极端气候事件面前极其脆弱,因高温致病或死亡人数可能明显增加。
减缓和适应并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所处地理位置、下垫面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影响,我国地表温度上升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未来高温热浪也将会更加频繁地发生。”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说。
在罗勇看来,这项研究的启示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减缓和适应并重——既要通过改变能源和经济结构,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温控目标和各国的自主贡献;也要大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包括高温对人体健康影响在内的气候变化不利后果。
“中国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关闭了一大批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不过,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在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轨道上,仍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命题。”苏布达说。在此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仍将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这无疑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姜彤认为,首先,通过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改善中国的生态与环境条件,有利于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其次,有利于获得先进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加快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再次,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