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攻坚克难中国载人航天阔步迈向空间站时代(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4 10:27:54
浏览

随着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攻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再是神舟飞船的“独角戏”,而开始了神舟、天宫的“双人舞”。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登场,实现了我国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2011年9月29日19时,漠北酒泉云淡风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望着余晖中金光闪闪的发射塔架,内心并不平静。2小时后,他将指挥一次超出原计划的发射。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部署,在以空间交会对接为核心任务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我国最初方案是将神舟飞船轨道舱改造后留轨飞行,作为目标飞行器与后续神舟“兄弟”进行无人、有人空间交会对接。相比航天大国早期交会对接的试验方法,该方案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且技术风险较小。但沿袭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一步一动,可能错过创新超越的重大机遇。

航天人经过技术分析和风险评估认为,随着2008年神舟七号乘组完成太空行走任务,中国载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术储备已达到更高水平,具备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条件。他们建议中央调整计划安排,直接发射8吨级的目标飞行器,兼做空间实验室,一并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手动交会对接、中长期太空驻留的第二步目标。

首次新增挠性惯性测量组合、首次使用迭代制导技术、首次采用冯·卡门曲线整流罩……面对全新的技术和设备,7000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夜以继日。8次火箭总检查,234种故障预案处置演练,在不到20天里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天宫一号的控制系统、能源系统、动力系统……从里到外、从大件到细节,使用了超过80%的新设备新技术,远高于新研航天飞行器不超过30%新技术的惯例。

当日21时36分,天宫一号准确入轨。它成为中国航天员第一个“太空之家”,帮助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控制技术;验证了在轨中长期飞行的生命保障技术,完成了多项航天医学实验……

如今,天宫一号的继任者天宫二号已完成使命,我国空间站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已启动。中国人将在太空探索更多奥秘。

(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