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后的骗局:码农冒充人工智能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1 18:57:23
浏览

  “每一个自动售货机里都坐着一个售货员。”这本是一个段子,却有人把段子活成了现实——8月14日,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公司Engineer.AI被曝出用码农冒充人工智能。

  骗局被揭发前,一切看来都很美好。按照公司官网上的说法,在他们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帮助下,无需具备任何技术,只要提供想法,每个人都能成为扎克伯格和张小龙,创造出脸书和微信那样伟大的程序。仅是公司的第一代技术,就能将开发速度提高到目前人工的两倍,成本则只需1/3。

  该公司声称,其中,80%的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完成,耗时不超过1小时。据其推算,搭建一个类似微信的程序,时间只需数月,成本约为20万元人民币。

  “使制作软件像订购披萨一样容易”,这是Engineer.AI打出的标语。他们还给这个高效省钱的人工智能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娜塔莎(Natasha),与漫威电影里性感美貌的女间谍同名。

 

  只是,所有用过娜塔莎的人大概都不会想到,在屏幕那头提供服务的,是来自印度等地薪酬低廉的码农。

  按照多名现员工及前员工的说法,Engineer.AI直到两个月前才开始程序研发,目前绝大部分工作都由真人完成。这家公司没有聘用任何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家,核心技术是决策树——一种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被发明不久就出现的技术。

  今年2月,Engineer.AI甚至被自家的前首席商务官罗伯特·霍尔德海姆告上法院。霍尔德海姆称,公司为获得融资夸大自身AI能力。

  但这并不妨碍这家公司打着人工智能的旗号收割金钱。

  2018年11月,Engineer.AI获得了高达2950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创下了欧洲A轮融资的最高纪录。投资方包括软银旗下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金DeepCore、苏黎世的风投公司Lakestar和新加坡的Jungle Ventures。

  2018年,Engineer.AI的收入达到2310万美元,如果骗局没有被曝光,公司2019年收入预计将翻倍,达到4500万美元。

  这是人工智能的好时代。3年前,阿法狗击败了最顶尖的人类围棋手,获得广泛关注。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达310亿美元,包含“ai”的域名是3年前的2倍。人们畅想那个由0和1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帮助我们完成繁琐的工作,甚至办到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

  这场热潮的一个结果是,只要创业公司宣称自己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多吸引15%~50%的资金。但根据英国风投公司MMC的统计,这些带着AI标签的公司中,约有40%不包含任何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

  李开复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他遇到过一家做内衣的公司,标榜自己是人工智能企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每个创业者都要包装AI,每个投资人都要搞AI项目……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化特别严重”。

  一直玩概念,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再想吸引眼球,得靠真刀真枪的成果。像Engineer.AI一样用真人充当人工智能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包括谷歌、脸书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Duplex,号称能够帮助用户打电话预定餐厅、发廊,今年5月也被曝出大量使用人工。据称,通过Duplex拨打的电话中,约有25%由人类打出,剩余的75%中,还有15%会受到人为干预。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在获得超过2000万美元融资后被曝出,公司成立3年多,用于研发的无人车仅有3辆,而普通卡车有36辆。

  人工智能本意是为了辅助或取代人工,到了投机者手中,却变成了“人工智障”,或是智能的人工。这些人类插手的部分,被完全隐藏起来,成为有关公司拒绝说明的“商业秘密” “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