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为智慧医疗添翼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08 11:22:37
浏览

  5G技术为智慧医疗添翼

  2019年被称作中国5G商用元年。5G具备“高通量、低时延、大连接”等优势,将其应用在医疗行业,将助力医学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

  今年9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华为公司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标准》是由医疗行业与通信行业共同联合启动的“5G+医疗”的行业级标准,将落入国家卫生健康标准体系中,也将成为中国医院的5G 网络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有何意义?“5G+医疗”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就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5G +医疗” 亟待更规范

  采访中,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告诉笔者,此次《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计划周密、分工严谨,具备实用价值。《标准》将5G通信技术与医疗业务进行融合,选取安全有效的业务场景,同步进行技术参数的测试,并将使用者的主观体验纳入评价体系,确保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和质量确定性。

  在《标准》制定启动前,“互联网+医疗”建设已在逐步推进。

  政策方面,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技术方面,华为公司自2016年起就启动了在“5G+医疗”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构建“5G + 医疗”示范点。诸如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培训等医疗业务已经可以落地商用。

  今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工信部共同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成立医疗健康大数据和网络创新研究中心,推动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该中心还与中日友好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单位合作,启动5G医疗示范项目,重点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远程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等应用研究。

  如今,“5G+医疗”的概念已渐渐进入大众视野。三大运营商紧锣密鼓布局5G医疗市场,各大医院积极部署5G医疗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但现阶段,在“5G+医疗”的落地中依然存在方案推广可行性研究不足、技术验证不充分、安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亟待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因此,《标准》的制定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卢清君指出,《标准》出台后将限制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炒作概念的行为,促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建设技术的发展。《标准》的制定重点是要让5G网络建设的运营商了解医院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让医院了解5G到底能做什么,安全底线在哪里。“统一标准之后,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跨机构跨地域业务得到拓展,有助于实现医院之间的同质化,保证医疗数据的质量和安全,为医务人员开展远程医疗业务提供技术保障。对于产业界来说,开发与医疗相关的智能系统、信息产品时,也有了统一的通信标准作为技术依据,能够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开发更加贴近应用需求的产品。”

  应用场景多元 赋能智慧医疗

  今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发布的《5G时代智慧医疗健康白皮书(2019年)》指出,5G医疗健康是指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

  5G技术为医疗发展带来的改变,在研究性场景中已有不少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