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青锋出 广东阳江刀剪制造业“出海记”
原标题:千锤百炼青锋出 广东阳江刀剪制造业“出海记”
广东阳江有“三宝”:小刀、漆器和豆豉。阳江的故事离不开刀剪,刀剪制造业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写就了阳江故事的开篇。
阳江,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当地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近年来,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阳江刀剪业“借船出海”,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加速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产品品类丰富的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世界刀具看中国,中国刀具看阳江。走进阳江十八子集团厂区的锻造车间,刀具生产线一片繁忙。刀具在生产线上经过开料、调直、热处理、回火、抛磨、开刃等20多道工序,一把把精美的刀具即将远销亚、欧、美、非等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既是时间跨度,更是奋进历程。“这几年,海外业务不断延伸,生产规模也逐年扩大。”十八子集团外贸部经理李孔灵告诉人民网记者,国外消费者偏爱质感好、持久耐用的刀具,凭借企业对国外消费市场的不断摸索,近几年海外销量额不断上涨。
十八子集团外贸部经理李孔灵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刘盈华摄
“你看,这类畅销刀具在国外市场能卖到10美元-20美元。”李孔灵站在产品展示柜前介绍说,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助力了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也吸引了国外客商来中国学习并体验阳江小刀制作这项非遗技术。
阳江刀剪制造企业的出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李孔灵回忆说,2016年初,十八子品牌对国际市场销售状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厨用刀具、厨具的市场份额90%以上都被当地历史悠久的品牌所占据,“打入国外市场并让外国消费者所接受并非易事。”
“想要在国际市场快速发展就得另辟新路径。”李孔灵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把十八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沿线国家的市场新疆域中,“企业上下研判的结论是大有可为、前景无量。”
李孔灵介绍,以现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大客户为例,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质量过硬、使用方便等优势,逐渐赢得了德国消费群体的认可,“当地一年的交易金额就达700万美元。”
李孔灵给人民网记者出示了几组数据:2021年海外销售额1.5亿元;2022年海外销售额1.1亿元,产品销售渠道已涵盖波兰、奥地利、捷克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喜人数据的背后,是得益于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的结果,让企业发展肉眼可见,我们对接下来海外业务的拓展信心更足。”李孔灵说。
现如今,作为“中国刀剪之都”的阳江已囊括了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美容化妆工具中心、中国脚轮中心、中国脚手架中心等诸多“硬核”称号。
据统计,2022年,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市场主体近万户,行业产值超过55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08家,亿元以上25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值和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5%和85%。
“下一步,我们将试点在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用我们的品牌优势和当地经销商融合,让十八子品牌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李孔灵对产品未来的出海前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