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粮仓”动力足(打好夺取秋粮丰收这场硬仗)(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2 07:06:01
浏览

  “一垄地,4排玉米,6排大豆,这样的带状复合种植,我是经验不足。多亏技术人员一直跟进指导,不然哪来这么好的长势?”宿州市埇桥区杨庄弘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洪甫说。

  “有搞头!你看,光种玉米一亩收600公斤,今年这一亩地能收550公斤玉米、120公斤大豆,算大账,一亩地能多挣600元。”

  带状复合种植先选种。

  在埇桥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70个玉米品种、70个大豆品种、40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组合正在进行实验。“种子必须选好,玉米要找能密植、抗倒伏的,大豆要挑能密植、抗病强的。”埇桥区农科所副所长李永说。

  接下来,是田管。

  “从去年开始,我们搞了不少新种法,效果不错,比如及时处理前茬、种肥同播、水肥管理。”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说。

  目前,埇桥区镇两级农业技术部门都下沉一线,街镇包村,村组包户,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全区带状复合种植的面积超过8.9万亩。据了解,今年“三秋”生产,安徽在皖北等主产区落实了1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田双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玉米,扩大豆,今年安徽省财政统筹1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安排2.5亿元对3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在国家对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150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每亩叠加补贴50元,还每亩补贴保费10元,并鼓励市县每亩各叠加补贴50元。

  多打粮,打好粮,结构调整要向绿。

  如何种好优质稻米?“江淮粮仓”突出绿色导向。

  走进霍邱县三流乡双塔村种粮大户李德龙家,墙边整齐地摆着一排排虾笼。问到秋粮生产情况,老李笑着说:“俺流转了300多亩稻田,今年风调雨顺,稻子好,虾也好。”

  老李说:“俺种的优质稻预计亩产能到1300斤。绿色种养,稻田不投化肥农药,病虫害少。刚收了18万斤中稻,大头在晚稻,正在灌浆呢!”

  三流乡水稻面积10.3万亩,其中稻虾田面积9.8万亩,再生稻面积1.2万亩左右。乡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成了当地的“龙虾第一乡”。

  截至8月底,安徽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4万亩,总面积达到717万亩。紧紧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结构调整,给“江淮粮仓”添了新动力。

  稳预期、种好粮、卖好价

  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一道必答题。

  政策给力,稳定农民种粮预期。

  “购置农机补贴30%,种粮还有补贴,这种粮呀,很踏实!”走进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家的稻田,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扑鼻而来。这些年,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直达田间地头,让程夕兵劲头越来越足。今年,他流转了750多亩地,其中620亩种上了水稻,订单早就落实了。

  “土地确权颁证,推动经营权流转,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眼下,小岗村1.4万亩秋粮长势喜人,又将迎来粮食丰收。据凤阳县农技人员测产,预计全村秋粮总产量可达760万公斤,其中,1万亩水稻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总产量可达600万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品种达100%。

  好粮食卖出好价格,粮农种粮心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