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巡礼)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24 06:47:07
浏览

  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累计开通15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开展海运贸易往来;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不断创新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已有超过1200名各领域境外专业人士获得跨境执业资格;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推动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8年多来,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改革创新经验,获评7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深化放管服改革

  国庆节前,伴随机器轰鸣,由跨国企业路易达孚集团、东凌控股集团、广东海大集团三方合资投建的富凌食品科技产业园,在南沙新区片区投产。“得益于‘交地即开工’创新政策,项目投产比计划提前了至少半年。”富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渊说。

  “‘交地即开工’通过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诺、完善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对工业用地项目实施一站式审批,实现新建项目早开工,支持在建项目快建设,助力完工项目早投产。”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局长林泽说。

  “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制定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表示。

  今年5月,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公司总经理曹春来介绍,在研发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境外采购一批罗莫索注射液用于新药品研发,为支持合作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拱北海关将合作区出入境D级(低风险等级)特殊物品检疫行政许可全流程审批权限下放至横琴海关,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首单许可证签发实现全流程“不见面”线上办理,用时不到两个工作日。

  2010年深圳前海合作区设立,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从荒野滩涂到高楼林立,从人烟稀少到投资热土,前海合作区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2022年,广东在广州、深圳、珠海等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将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复制到更广阔的区域。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今年7月正式迁至深圳前海;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落户横琴,引进40余家重点集成电路企业,6家集成电路企业与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南沙实现国内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

  广东自贸试验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汽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业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冷泉系统国家大科学装置、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11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和高质量发展动能。

  南沙、前海获批国家进口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中转集拼、离岸贸易、保税加油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形成了飞机、汽车、电子元器件、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分拨中心和进口平台。近3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5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2022年,广东自贸试验区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近5亿吨,分别占全省的45.4%和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