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观察)(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27 07:00:07
浏览

  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神舟五号任务时,航天员只有“一室”居住,到神舟十号的时候,就有“两室”,3个航天员中,两个人可以睡到“卧室”里,一个人打“地铺”睡在地板上;空间站更是变成了“三室两厅”,航天员住得越来越宽敞。

  从吃的食品种类看,神舟六号时就有40多个品种,神舟九号有了50多种食品供应。航天员聂海胜和费俊龙在执行神舟六号任务时,轨道舱温度比较低,加热食品比较少。而在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时,已经做到了7天一个食品周期,也就是一周菜品可以不重样,而且有了加热设备,可以吃到更丰富更热乎的菜肴。

  神舟十一号任务时,地面团队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心理舒缓系统,航天员可以看到家人、家里的场景、熟悉的环境。航天员还能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

  载人航天技术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

  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技术。每一次神舟任务,并不是上一次任务的简单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

  航天员出舱,就是这样一个标注技术突破的时刻。“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率先开展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的身影首次进入茫茫太空,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13年后,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出舱作业达数小时。

  在后续任务中,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越来越频繁。神舟十三号任务,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空间站成功搭建“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第一个到达中国空间站梦天舱外的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出舱时间拉长、出舱活动范围扩大、出舱人数变多,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越来越从容。这离不开20年来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例如掌握了推进剂补加技术、破解了电源系统难题、研制出空间站机械臂、实现了在轨组装建造和在轨维修等。

  就拿小小的一根安全绳来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使用的安全绳是固定长度,有效长度仅有1米多。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这根绳子变成了10余米长的钢丝绳,而且能在狭小空间里进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这根在太空中联结航天员和舱体的“生命线”,是我国科研人员不断攻关取得的成果,协助航天员完成行走范围更大、操作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严格的出舱活动。

  令世人惊叹的还有太空中多次实现“万里穿针”的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

  “不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设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看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当今航天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联手,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十号任务再次充分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手控遥操作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就有能力实现太空中人员和物资的可靠运送与补给。

  伴随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包括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等。前不久,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申报系统正式开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在太空发出了一起到“天宫”做科学实验的邀请。未来,航天员选拔将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