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 |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30 10:45:01
浏览

类似的事例并不鲜见。各地织牢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网,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截至9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

发展特色产业,老乡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前来交售牧草成品的农户、商户络绎不绝,打包、搬运、堆放、发车……好不热闹!8月份,记者来到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三合村,在近500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厂棚里,繁忙的场景瞬间就将村里涌动的活力展现出来。

记者正看得专注,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陆胜军在一旁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旱地多、水源少、处在大山深处,曾是贵阳的特别困难村。以前村里没什么产业,一度沦为‘空壳村’。为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我们到处‘取经’,最后决定把村子的‘缺点’变‘特点’。既然村子干旱缺水,那就种投资投劳少、收益高的甜象草、黑麦草等耐旱作物。现在每到收购期,每天能销售30吨左右牧草,销售金额达1.2万元。”

“这个月牧草多,我估计能拿到四千元左右的工资。”在牧草加工厂务工的村民龚忠仙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为延长产业链,三合村修建了牧草加工厂,不仅带动就业促增收,还带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

“立足现有资源,我们走出了‘三种三养’特色产业发展路子——种蔬菜、种水果、种牧草,养生猪、养肉牛、养蜜蜂。去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80多个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企业经济、家庭经济、集体经济齐创收。”陆胜军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就有了内生发展动力。如今,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两三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1元,同比增长7.5%,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脱贫攻坚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比去年增加100亿元。“前三季度,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已达到60%。”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

协作帮扶跨越千里,携手前行的故事仍在继续

在内蒙古的旗县、嘎查采访,记者常听到“北京”二字。京蒙协作,让两地结下深厚情谊。乡村振兴路上,两地携手前行,留下了许多生动剪影。

“我们乌兰毛都草原的牛羊肉品质很好,但之前因为没有形成品牌,牛羊肉卖不上好价钱。京蒙协作以来,北京海淀区为旗里的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动能。怎么让乌兰毛都草原的羊肉更畅销?海淀区和旗里给出打造‘草地羊’品牌的答案。2022年,京蒙协作拿出33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草地羊’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关鹏飞告诉记者,“草地羊”在科右前旗生产加工,在北京冷藏存储,产品随时配送到北京的门店,截至目前销售额近1000万元。

羊肉有了品牌和市场,牧民就有了增收的底气和保障。“我们和牧户签订了肉羊收购协议,每只羊收购价格提高30元左右,户均增收3000余元。”科右前旗“草地羊”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王国祥说。

协作的东风不只照拂祖国北疆——在陕西柞水县,江苏南京高淳区的“组团式”医疗帮扶,让柞水县人民医院的诊疗能力、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在重庆酉阳县,山东东营的“组团式”教育帮扶为酉阳教育事业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