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养好黑土地 让土地“家底”更厚实(2)
钱凤魁认为,保护性耕作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农民群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需要政府推动,久久为功。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并做好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组建一支专家技术团队,分区建立示范性培训基地,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开展培训,有序推进保护性耕作推广。
高娃表示,根据黑土地类型、水热条件、地形地貌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如果保护性耕作模式选取不当,反而会加重黑土地破坏,个别地方反映因秸秆覆盖处置不当加重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农药施放增加,加大了面源污染。
创新推广以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防风固土“梨树经验”;不断摸索以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免耕等模式为主的“龙江实践”;探索形成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经验”……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让黑土地永葆生机。
截至2023年11月,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碎混翻压还田等多种模式,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覆盖重叠面积1亿亩次、有机肥深翻还田2000万亩。
解锁耕地保护“新密码”系列:
耕地保护夯实大国“耕基”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固
(责编:杨曦、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