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织密长三角 后起之秀露峥嵘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常州、烟台GDP突破1万亿元,至此,中国“万亿之城”增至26座。除了新晋者,部分“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也完成了量级的跃升,重庆、广州GDP超过3万亿元,杭州、武汉GDP迈上2万亿元台阶。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报今起推出“新跨越·‘万亿之城’的成长密码”系列报道,通过实地探访和调研,多角度解锁 “万亿之城”的成长密码,以飨读者。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是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近日在常州市两会期间宣布。至此,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9个GDP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是全国“万亿之城”最多的区域。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头部城市”纷纷迈入“GDP万亿俱乐部”,长三角多个“腰部城市”跃跃欲试,向“万亿之城”进发。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徐州、温州2023年GDP均在9000亿元左右,有望在未来几年迈入“万亿之城”。此外,多城对万亿目标立下“军令状”,绍兴、盐城等明确提出突破万亿的时间表。
随着长三角“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各地不再执着于城市GDP等“硬数据”,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强调。业内专家表示,“万亿”之后更要关注城市发展的真正底色,包括城市产业IP、经济增长结构、人民生活水平、上市公司质量等。
“万亿之城”丰饶之地
2023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常州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在业内专家看来,常州的“万亿”进程不同凡响。
浙江省投融资协会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委会副主任杨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州GDP突破1万亿元,有与众不同的含金量。一方面,常州的城市能级不高,人口较少,地域面积较小,其“万亿”更有标杆意义;另一方面,常州在拥有传统工业带的基础上,还抓住了广义新能源的发展机会,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稳坐一席。常州是通过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好样本之一。
随着常州晋级,长三角地区坐拥9个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是全国“万亿之城”最多的区域。
“长三角之所以汇集了最多的‘万亿之城’,源于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发展基础和成长基因。”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会长胡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放眼整个长三角区域,没有经济特别落后或产业特别匮乏的城市,各地“共富”“共进”的特征明显。另外,长三角盛行招商文化,进而衍生出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园区经济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文化、地理等角度来看,这里的居民崇文重教,企业家崇尚实业,且平原较多,适宜城市发展。
“长三角需要率先孕育出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先行引领作用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要求之一。”杨扬表示。
长三角“万亿之城”也成为了上市公司唱响高质量发展合奏曲的大舞台。
以常州为例,2023年当地实施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新增上市企业8家,累计达96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7家,位列全国第九位。常州力争在2024年新增上市企业20家。
老牌“万亿之城”无锡2023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11家、总数居全国第八。今年无锡将落实上市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实现50亿元以下市值公司“一对一”研商服务全覆盖。
多城“摩拳擦掌”向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