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教育“新”中有“数”(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21 22:06:02
浏览

  当前,AI(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赋能中国教育,数字教育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领域。这些以智能助教为代表的“黑科技”,不仅推动了教学范式的变革,也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

  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海拔地区,还是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对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北京市史家小学,借助人机互动和大模型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跨学科讲解内容,学生们能随时和机器人互动提问,课堂互动性和问题解决速度较传统模式有了大幅提高。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则利用其智能评测、作业管理、课堂互动管理等功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交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反馈,教师根据数据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细节和管理,教学过程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大幅提升,增强了教学针对性。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完全小学的晨读课和语文、英语课堂上,晨读、范读、背诵检查、口语评测等环节全部由AI助教机器人来实现,快速解决了教师普通话和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该校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人工智能的赋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这些学校通过引入我们的大象AI助教机器人,在课堂上实现了多学科融合教学、精准评测和教学过程数据的记录、分析。”北京执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清华对本报说,“作为一家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大模型技术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研发了大象AI助教机器人,致力于构建启发式互动课堂,为学生提供虚拟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个性化问答,包括与AI进行互动的活动,实现了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增加课堂趣味性。”

  智能互联黑板、3D实验模拟舱、自动评卷分析系统……先进技术迭代更新,助推着教学设备、教学方式推陈出新,也驱动着上千万专任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数字素养。

  2023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教师数字素养内涵为: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如何培养教师数字素养?各地各校做出了哪些探索实践?如何缩小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差距?

  怀进鹏表示:“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加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来研究它的有效性、适应性,让青年一代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

  “慕课出海”新进展

  数字教育不仅打通了课程间的壁垒,也让教室无限扩大,同在一间教室上课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学校,甚至可能来自不同国家。随着数字教育的发展,中国的“慕课出海”有了新进展。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中国牵头成立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清华大学校长担任联盟主席,成员包括16个国家的17所知名大学和6家在线教育机构。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中国慕课开设了341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推出10个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与全球30余家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了课程引进与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组织88所中国大学为印度尼西亚提供近300门高水平慕课,覆盖印度尼西亚3000多所高校。同时,西安交通大学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设能源化工、健康医疗等30个培训专题和743门课程;西南交通大学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培养了来自80余个国家的5000余名轨道交通人才,辐射海内外200余所高校、10万余名线上学习者;南方科技大学帮助柬埔寨、肯尼亚等13个亚非国家建设了智慧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