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线看良种、良机与良法(经济新方位)(2)
小农机、微农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转山包村焕发生机和活力。每到收获季,黄澄澄的马铃薯铺满田野,吸引众多客商前来采购。
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和使用小农机、微农机,昭通市相关部门采取“农机培训入村进地”的方式,向农民介绍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按照不超过购置费用30%的补贴标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小农机、微农机。一些农民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共享协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昭通市农机拥有量累计达84.18万台(套),机械化种植程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具产业化应用持续突破。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李静介绍,未来,昭通市将继续加大对小农机、微农机的推广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
良法得当——
庄稼“吃饱喝足”长得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春灌工作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华北平原冬小麦绿意盎然,农民抓好肥水管理正当其时。
这段时间,刘浩的手机没有关过。“眼下小麦起身拔节,喝够、吃饱很关键,不少乡亲打电话咨询,摸不准的,我就去实地探麦情。”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刘浩的老本行——作物高效用水研究派上了用场。
一大早,刘浩就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粮大户李长亮的电话。“老刘,快来看看吧,俺这块麦地滴灌带不给力,麦苗看着不太对劲啊。”
刘浩不敢耽搁,赶忙直奔麦地。
“水是肥的‘腿’,以前是‘浇大田’,效果不理想。现在滴灌带连着机井和水肥罐,管道把水送达每一株麦苗根部,变成了‘浇作物’,用的水少了,庄稼更解渴。”李长亮说,今年春灌,他测试了滴灌带,担心新技术效果打折,这才请来刘浩帮忙。
刘浩在田间地头仔细探查,发现这块地铺设的滴灌带与机井流量不匹配,浇水的均匀性受到影响,麦地有的地方浇得好,有的地方上水费劲。
找到原因,刘浩对症开方——建议李长亮选取滴头间距更大、流量较小的滴灌带,或减少单次灌溉面积。“你瞧,滴灌带要因地制宜。机井流量、土壤质地等都会影响浇水效果,咱们得科学用水。”刘浩的解释让李长亮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今年,获嘉县41万亩麦田,用上节水灌溉设备的超过15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备了专业节水灌溉设备,在农技部门推广下,不少种粮大户看到了节水灌溉的好处,自掏腰包主动购置了小麦滴灌带、微喷带等设备。”刘浩说,在小麦追水、追肥的春管时节,科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开展设备维护、技术指导才能让好技术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灌溉所科技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派出专家10余名,指导新乡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春灌工作。
近年来,我国智慧灌溉技术快速应用,有效提升了水肥药利用率。在新乡市,大型喷灌机已用上无人机光谱多源感知技术、田间精准灌溉控制平台和变量精准喷洒系统等灌溉新科技。“看着屏幕管地,手指轻点遥控,庄稼就能得到精准灌溉。”灌溉所智慧灌溉研究中心主任冯俊杰介绍,“云里灌,线上管,智慧灌溉成为新趋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02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